通縮與經濟衰退的真相:是天降紅利還是經濟警鐘?

分享給朋友

通縮(Deflation),是「通貨緊縮」的簡稱,指的是商品與服務的價格出現普遍且持續下降的現象。表面看來,通縮似乎是消費者的福音,畢竟東西變便宜了、錢更有價值。

但通縮究竟是經濟良性調整,還是危機前兆?這場爭論從 1930 年代美國大蕭條延續至今,隨著 2025 年全球經濟環境的劇烈變化,對通縮的理解也正在重新被檢視。

通縮是什麼?價格的「大跳水」

通縮,顧名思義,就是「通貨緊縮」的簡稱,與通貨膨脹相反,通縮指的是市場上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普遍且持續下降。

通縮與經濟衰退的真相:是天降紅利還是經濟警鐘?

想像一下,今天你去超市買一瓶牛奶要 NT$50,過幾個月卻只要 NT$40,甚至更低,這就是通縮的直觀表現,整體物價的被動打折!

直觀來看,這是消費者的天堂,畢竟花同樣的錢能買到更多東西,錢包的購買力變強了!

通縮的定義:CPI 和 PPI 為負值

與通膨相反,當 CPIPPI 增率為負值時,代表了企業生產成本和社會整體物價的下降,也反應了通縮的典型特徵。

圖片數據來源:FRED   自 1992 年至 2020 年日本的核心 CPI 增率

日本從 2013 年開始才逐漸走出通縮,市場普遍認為這是得益於央行對「安倍經濟學」( 激進的擴張性貨幣政策 )的實踐結果。

通縮的成因解析

通縮的推手:貨幣供應收縮

通縮的出現並非無跡可循,它往往是由多重因素交織而成的結果。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貨幣供應的收縮。

當中央銀行(例如美國的聯邦儲備系統)收緊貨幣政策,提高利率或減少市場上的貨幣流通量時,企業和個人借錢變得更貴,消費和投資活動隨之減少,需求下降,價格自然跟著下跌。這是通縮形成的一大推手。

通縮的助力:技術進步與需求不足

其次,通縮也可能源於生產力的飛速提升。隨著科技進步,企業能以更低的成本生產更多的商品,例如智慧型手機的價格在過去十年間大幅下降,就是因為技術革新降低了生產成本。

這種由技術驅動的價格下降雖然看似是好事,但若過於劇烈,也可能演變成產能過剩和通縮壓力,影響企業利潤。

此外,總需求的下降也是通縮的重要原因,當消費者因為經濟不景氣而減少開支,市場需求不足,商家只能降價競爭。

通縮的影響 —— 通縮到底是好是壞?

通縮下的贏家與輸家:消費者與債務人

通縮對經濟的影響可謂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對消費者來說,通縮乍看之下是福音,因為價格下降意味著同樣的收入能買到更多東西。

然而,這種好處只是短期的。如果通縮持續,企業因為利潤減少而裁員或降低工資,消費者的收入也會受到影響。

所以相對存款購買力的增強,如果通縮過於劇烈,收入的減少的影響可能遠遠超過物價下跌帶來的好處。

對債務人來說,通縮更是噩夢,因為債務的實際負擔會隨著貨幣價值上升而加重。

通縮與經濟衰退:美國大蕭條帶來的啟示與爭議

  • 凱因斯的通縮螺旋

美國大蕭條( 1929~1933 年 )是通縮有害論的核心依據,1929 年美國股市崩盤後,直至 1930 年代發生了大規模全球性經濟衰退,這一時期的顯著特徵之一就是嚴重的通貨緊縮與經濟萎縮同時發生。

凱因斯認為,通縮導致消費者延遲消費(預期價格進一步下跌),企業減少投資,形成“通縮螺旋”:

價格下跌 → 需求萎縮 → 生產收縮 → 失業上升 → 需求進一步萎縮。

他強調政府需通過財政政策(如基建投資)或貨幣政策(擴大貨幣供給)打破惡性循環。

  •  現代理論對通縮影響的爭議

總經學家 Atkeson 的報告指出,多數通縮事件是無害的,例如 19 世紀英國因生產率提升出現的通縮伴隨經濟增長。

根據其報告統計發現,歷史上伴隨通縮的衰退和蕭條反而是少數的:

事件類型未引發衰退的比例
通縮事件(73次)89%(65次)
蕭條事件(29次)72%(21次)未伴隨通縮

所以質疑通縮與衰退有必然關聯的經濟學者主張區分「良性通縮」(技術驅動)與「惡性通縮」(需求崩潰),反對一概而論。

通縮的應對策略

政府如何抗擊通縮?各國央行的通膨目標

面對通縮的威脅,政府和中央銀行並非束手無策,他們通常會採取一系列措施來刺激經濟,阻止價格進一步下跌。

首先,最常見的手段是擴張性貨幣政策:

  • 降低利率,甚至將利率降至接近 0% 甚至負利率,以鼓勵借貸和消費;
  • 量化寬鬆殖利率曲線控制 YCC ,通過購買債券來增加貨幣供應,緩解通縮壓力。
  • 政府也可能增加公共建設投資或降低稅率來刺激需求。

各國央行普遍將通脹目標設定在 2%,不僅僅是為了打壓通脹,同時也是為了避免或走出通縮( 例如 1991 年後的日本 )。

【延伸閱讀】
台灣央行關於貨幣政策目標的公告( CPI 控制在 0%-2% 區間 )
日本央行關於 2% 通膨率的政策目標公告
聯準會關於 PCE 目標為 2% 相關解釋頁面

個人如何應對通縮?保護你的財富

  • 減少債務

既然通縮會讓債務的實際負擔變重,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借貸,或者提前還清高息貸款,能讓你的財務狀況更穩健。

  • 持有現金

因為在通縮時期,貨幣的購買力會上升,手中的現金反而變得更有價值。

  • 保守型投資商品

對於投資者來說,選擇高品質債券或穩定配息的股票也能降低風險。

結語:了解通縮,投資者必修課

通縮,這場價格的「大跳水」,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它可能讓你的錢包在短期內變得更「胖」,但長遠來看,也能讓整個經濟陷入低迷。

但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研究下,通縮和衰退的必然聯繫似乎被打破,重要的是如何區分良性通縮和惡性通縮。了解通縮及其對經濟的影響,是長期價值投資者的必修課。

【呢喃貓精選文章】

【2025 加密貨幣入門】0 到 100 全攻略,一次搞懂 7 大必學重點!
2025 台灣虛擬貨幣交易所排名 Top 5|合法平台比較+安全性分析
Fed 利率是什麼?5分鐘掌握投資利器
Fed 利率如何影響日常生活? 貸款、存款與投資一次解析
Fed 升息還是降息?歷史案例揭示全球經濟的劇烈變化
升息一碼是多少?升息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關於呢喃貓商學院

呢喃貓商學院成立於 2022 年,團隊由「傳統金融機構從業者」與「區塊鏈領域研究專家」雙軌組成,社群重視基礎研究、學習氛圍以風險控制,做出更好的決策。

加入呢喃貓社群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亦無招攬開戶要約,資訊僅供讀者參考

分享給朋友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