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指標爆表197%!這是股市崩盤前的預警嗎?

分享給朋友

巴菲特指標長期被視為評估股市整體估值的重要工具,簡單直觀、易於取得數據,廣受投資人青睞。然而,該指標誕生後僅經歷過 08 年金融危機一次大考,隨著市場結構與金融環境變遷,該指標的準確性與適用性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與討論。

巴菲特指標是什麼?巴菲特指標的定義

巴菲特指標(Buffett Indicator)是由知名投資人華倫‧巴菲特提出的一項用來衡量股市整體估值是否過高或過低的指標。

計算方式為:

其中,「全部上市公司總市值」指的是一個國家所有上市公司市值的總和( 我們也簡稱為「TMC」, 即「Total Market Capitalization」),而「國內生產總值 GDP 」則是該國在一定期間內所產生的所有商品與服務的總價值。

巴菲特指標的分母問題

巴菲特最早提出該指標時,用的分母是國民生產總值 GNP ( Gross national product ),它跟國內生產總值 GDP ( Gross Domestic Product ) 不同的是:

  • GDP 

在統計該國境內所有的經濟成果,不管是誰創造的,只要發生在該國境內都會被記入

  • GNP

統計這個國家人民和企業的總成就,不管他們身處世界哪裡,只要是該國的人民(如:美國人或美國公司)創造的產值都會被計入。

雖然美國大型企業有很多海外收入(Google、Amazon 等)增加了 GNP 規模;然而同時,境外企業在美國境內也有大量收入貢獻給了 GDP (如 Toyota、三星等) 。

因此 GDP 和 GNP 兩者差距很小,且 GDP 數據更易取得,所以市場習慣直接用 GDP 來計算巴菲特指標。

如何判斷巴菲特指標?

最著名的巴菲特指標追蹤網站之一 GuruFocus, 根據歷史數據回測,劃分出了一個不同巴菲特指標水平對應的股市估值區間。

指標數值(Ratio)估值區間說明
≤ 86%嚴重低估
86% < 指標 ≤ 111%低估
111% < 指標 ≤ 135%合理估值
135% < 指標 ≤ 160%高估
> 160%嚴重高估

截稿前( 2025/06/03 ):美股的巴菲特指標數值為 197.5% ,屬於「嚴重高估」。

巴菲特指標的發展與第一次「大考」

巴菲特指標的歷史調整 

提出巴菲特指標( 2001 年 12 月 )至今( 2025 年 6 月)也僅有不到 24 年的時間,經驗豐富的投資者都應該了解,通過數據回測得到的經驗未必適用於將來的情形。

巴菲特指標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前文中的表格也是 GuruFocus 根據最新的數據進行的調整。

根據 GuruFocus 網站,111% – 135% 都屬於合理估值區間,巴菲特剛提出該指標時,70% – 80%被巴菲特本人在當時認為是「合理」水平。

2008 年的第一次「大考」

2008 年金融危機前夕,巴菲特指標也處於長期趨勢的階段性高點( 110% 左右),隨後爆發金融風暴,股市估值回落。

但 110% 在當時並沒有處於嚴重高估的程度,根據當時一些機構的回測數據,該估值仍處於合理區間。相比 2001 年的 150% 左右相去甚遠,但仍然爆發了歷史上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之一。

圖片來源:Current Market Valuation

上圖是通過各種指標對美股市場估值的專業網站 Current Market Valuation,該網站通過歷史數據計算得出了一條歷史合理估值的巴菲特指標趨勢線(圖中灰色線)。

從圖中可以看出,2008 年美股的巴菲特指標仍在合理估值區間,可以看出,這次市場對巴菲特指標的「大考」是否過關存在爭議。

我們至少可以說對於 2008 年的危機,巴菲特指標並沒有起到太大的預警作用。

巴菲特指標的優缺點

巴菲特指標優點

  • 宏觀視角

能夠從全局把握股市與實體經濟的相對關係,適合判斷市場是否過熱或過冷。

  • 簡單直觀

計算方式簡單,數據取得容易,適合一般投資人參考。

巴菲特指標缺點

  • 巴菲特指標失真

隨著大型科技公司(如 Apple 、 Microsoft 、 Google 、 Amazon 等)市值大幅成長,導致科技股集中度過高的現象。

少數企業佔據整體市值的比重越來越高,導致指標被少數公司拉高,失去對整體經濟的代表性。

  • 量化寬鬆產生偏離值

2008 年金融危機後,各國央行推行量化寬鬆( QE ),資產負債表規模大幅膨脹,市場資金充裕,推升股市估值。

這使得巴菲特指標長期高於 100 % ,甚至超過 200 % ,出現高檔鈍化現象。這並不代表市場必然泡沫,反而反映了貨幣環境和資產價格的結構性變化。

  • 應用難度高

對於長週期指標,巴菲特指標長期過高會大大增加用作投資參考的難度。

2016 年後,巴菲特指標長期保持在120% 以上。疫情爆發都沒有讓該指標回到 120% 以下,20 年間的均值一直被拉高,見下圖。

  圖片來源:GuruFocus

圖中綠色線是巴菲特指標的歷史走勢,藍色的線是調整後的巴菲特指標(下文會討論),紅色的橫線是巴菲特指標 20 年均值,藍色的橫線是調整後的巴菲特指標 20 年均值。

改良式巴菲特指標 :剔除量化寬鬆影響

巴菲特指標的過高主要來源於量化寬鬆( QE )對股票估值的影響,大規模的基礎貨幣的投放,對股市的刺激遠遠高於對實體經濟的推升。

所以 GuruFocus 將巴菲特指標的計算方式進行了調整:

因為量化寬鬆直接影響就是 Fed 資產負債表規模,所以在分母上加上 Fed 總資產可以一定程度剔除掉量化寬鬆對該指標的總體影響。

如何判斷改良式巴菲特指標

指標數值(Ratio)估值區間說明
≤ 71%嚴重低估
71% < 指標 ≤ 91%低估
91% < 指標 ≤ 111%合理估值
111% < 指標 ≤ 131%高估
> 131%嚴重高估

調整後的巴菲特指標仍須時間檢驗

調整後美股的巴菲特指標目前( 2025 年 6 月 3 日 )仍高達 161%,屬於嚴重高估。

按照新的估值參照表格,調整後的巴菲特指標在歷史回測數據上,較大程度地解決了指標長期高檔鈍化的問題,但即便出現了疫情的黑天鵝事件,股市估值也未進入低估區間。

該調整後的指標對將來股市的估值是否具有較好的參考意義仍須時間檢驗。

結論

雖然巴菲特指標能提供宏觀估值參考,但在量化寬鬆與科技巨頭壟斷市值的背景下,其失真現象明顯。GuruFocus 提供了一個調整後的巴菲特指標,但其對股市估值的參考意義仍須時間檢驗。

投資人應理性看待單一指標,結合多元指標與貨幣政策等多重因素來判斷股市估值,才能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呢喃貓商學院精選文章】

【2025 加密貨幣入門】0 到 100 教學攻略,立刻學會如何賺錢與控制風險
2025 最新|股市入門必看!新手教學與免費資源懶人包
股票是什麼?是怎麼賺錢的?本文帶你掌握入門知識與投資技巧!
靠股票賺錢的人多嗎?投資股票賺錢是真的假的?數據解密投資真相
股票為什麼會漲跌?誰在控制股價?股價機制解析
年化報酬率是什麼?公式與投資案例一次搞懂

關於呢喃貓商學院

呢喃貓商學院成立於 2022 年,團隊由「傳統金融機構從業者」與「區塊鏈領域研究專家」雙軌組成,社群重視基礎研究、學習氛圍以風險控制,做出更好的決策。

加入呢喃貓社群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亦無招攬開戶要約,資訊僅供讀者參考

分享給朋友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