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積移轉是什麼?一篇看懂容積移轉條件、公式、獎勵、行情與限制

分享給朋友

容積移轉是什麼?一分鐘快速了解

容積移轉,是指都市計畫中,允許特定土地(如古蹟、綠地、公共設施保留地等)無法自行開發時,將原本可以使用的建築容積「轉讓」給其他可開發的土地。

政府推動容積移轉,主要是鼓勵都市更新、保存歷史建築或加強綠地開發,讓土地利用更有彈性,同時兼顧公益與開發利益。

簡單說,擁有受限制土地的地主,可以將容積「賣」給需要加大開發量體的建商,既保障自身權益,也推動城市進步。

容積移轉的運作原理與常見用途

容積移轉的基本運作方式,分為「供給方」與「需求方」之間的容積買賣。

  • 供給方:通常是擁有受限土地(如古蹟、學校、綠地、保護區等)的地主。這些土地依都市計畫規定,無法自行大規模開發,容積被限制或難以使用。
  • 需求方:多為建商或想提升開發量體的地主。他們透過購買容積,把取得的容積加到自己的土地上,進一步蓋出更高樓層或更大建物。

常見用途包含:

  • 保存古蹟、歷史建築、特殊景觀區(地主保留容積權利、由政府或建商購買)
  • 都市更新、危老重建(鼓勵都更案整合、提升重建誘因)
  • 公共設施保留地(讓被劃定的地主獲得補償,也加速公共建設推動)

簡單來說,容積移轉讓土地開發更有彈性,既保障公益、又平衡開發利益,是台灣都市計畫與房地產常見的重要制度之一。

誰可以申請?容積移轉條件一次看懂

  • 供給方(出讓容積方)
    通常是因都市計畫、法令限制無法發揮原容積的地主,例如:
    • 受劃為古蹟、歷史建築、綠地、學校、保護區等用地
    • 公共設施保留地、道路用地等
      這些地主因土地無法開發,可依法向主管機關申請出讓容積。
  • 需求方(承受容積方)
    包括有開發需求、希望提高「容積率」的建商或地主。
    但並非所有基地都能承受容積,需求方需符合下列條件:
    • 必須位於同一縣市(多數縣市規定,僅同一轄區可移轉,部分區域有特殊規定)
    • 目標基地須符合都市計畫或相關法規規定(如用地類型、開發強度等限制)
    • 申請時需通過都審會審查

提醒:
實際申請容積移轉時,各縣市對容積移轉的條件、申請流程略有差異,建議先查閱地方主管機關公告,以免申請失誤。

容積移轉怎麼算?換算公式與計算方式說明

容積移轉的計算,主要關注「母基地」(出讓方)與「子基地」(承受方)的容積量。
流程如下:

  1. 確認母基地可移轉的容積
    由主管機關依都市計畫規定、基地面積、原容積率計算出「可移轉容積」。例如:

    若A基地面積為1,000平方公尺,法定容積率為200%,則理論容積量為2,000平方公尺。若A基地因受限制僅能用掉1,000平方公尺,則剩餘的1,000平方公尺可移轉。
  2. 計算子基地可承受的最大容積
    承受基地須檢查本身容積率、用途、建蔽率等法定限制,以及都市計畫公告的最高容積上限。
    部分縣市對於單一地號的移入容積量會設上限,必須通過都審會審議。
  3. 容積移轉的計算公式
     
    可移轉容積(平方公尺)=受限制土地面積 × 原容積率 − 已開發或可用容積
    實際上,部分縣市可能根據政策給予「獎勵倍數」,過去實務上最多1.2~1.5倍,但最終仍得視各地都審會核定。
  4. 容積移轉過程中產生的代金/規費
    有些縣市可選擇以「容積代金」方式補償,金額按公告地價、評議行情或都市更新等標準計算。

容積移轉獎勵怎麼拿?政府鼓勵機制解析

為了促進都市更新、保存公共利益,政府對容積移轉設計了多種獎勵與誘因:

  • 獎勵倍數
     部分縣市或特定用途土地,核准移轉時會給予獎勵倍數。
     例如,受限制的古蹟用地或公益用地,在移轉時最高可獲得1.2~1.5倍的可移轉容積(實際倍數以當地都審會核定為主)。
  • 容積獎勵條件
     申請人必須配合相關規範,且容積移轉用途符合公益、文化保存、都市更新等政策方向,才有機會獲得加成獎勵。
  • 容積代金
     若建商無法直接取得其他地主的可移轉容積,有些縣市開放以「容積代金」方式補繳現金給政府,作為補貼公共建設經費。此金額多依公告現值、都市發展需求計算。

容積移轉行情價格怎麼看?市場機制與實例分析

容積移轉的行情會依照區域、基地條件和市場需求變動。

以2023年台北市為例,就有新聞指出台北市大同區西寧北路84號的茶廠以總價4億元成交。

土地面積229坪,土地成交單價每坪174.4萬元/坪,換算容積單價每坪58萬元


但實務上容積移轉的行情,不像是房價一樣透明好掌握。成交價多半會受到容積來源、用途分區、雙方議價等因素影響,有些精華地段或特殊案件,價格可能高於平均行情。

參考來源:台北大同區茶廠賣4億元 專家曝光:買古蹟容積含金量超高

一般來說,最主要影響行情的因素還是在於:

  • 基地位置與條件:越精華、越高價地段,承受方願意支付的容積價格越高。
  • 政策誘因:當政府開放或提高獎勵倍數、加強都市更新政策時,行情通常會上漲。
  • 市場供需:若建商競爭激烈或受限基地供應減少,容積行情也會水漲船高。

容積移轉限制有哪些?哪些情況不能移轉?

雖然容積移轉是鼓勵開發與保存的彈性工具,但並不是所有土地都能自由移轉容積。下列幾種情況,依法屬於不可移轉或有限制移轉

  • 土地用途不符規定
     部分工業區、農業區、或非都市土地,通常不開放容積移轉;僅特定都市計畫劃設的住商用地才可辦理。
  • 非法建築、土地有權屬糾紛
     如基地有違建、查封、抵押權爭議,主管機關多不受理移轉申請。
  • 過度集中特定區域
     有些縣市規定,為避免超高樓密集,單一區段每年度可承受的容積量有上限,或特定地段禁止大量移轉。
  • 已申請過容積獎勵或容積移轉的基地
     同一基地若已取得過一次容積獎勵或完成容積移轉,不能重複申請移轉,避免過度累積開發強度。
  • 未經主管機關核准或未經都審會審查
     未經法定程序送件、未通過都市設計審查,視同違規,容積移轉申請將被駁回。

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重點整理

都市計畫容積移轉的法源,主要依據「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
參考連結:全國法規資料庫-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

下方摘要了實施辦法中,有關於容積移轉的申請、審查、公告與登記的相關重點整理:

  • 申請流程
     需備妥基地資料、土地權利證明、建築使用執照(如有)、都市計畫書圖,向所在地縣市政府提出申請。
  • 審查機制
     主管機關將會進行書面審查、現場查勘,並交由都審會或專案小組審議是否符合移轉條件。
  • 公告與登記
     審查通過後,主管機關須公告容積移轉案,並協助辦理土地權利變更登記,完成後方能正式移轉並發生法律效力。
  • 法定依據
     《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各縣市政府發布的配套規範,以及實施細則為主要依據。

雖然重點整理看似容易,但實務上要跑完整個容積移轉的流程並不簡單。

容積移轉案件需經過申請人備妥資料、送交都市計畫委員會審查,並視土地性質、移轉條件、專案用途等不同狀況,逐步審議與核准。

經過一連串行政審查、負擔相關規費後,才可正式取得「容積移轉許可證明」,並辦理相關移轉登記。

下圖以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所提供的都市計畫容積移轉流程圖為例,讓讀者可以透過流程圖感受整個申請過程的樣貌:

容積移轉常見問題 QA

Q1. 容積移轉一定能申請成功嗎?
不一定。必須符合都市計畫規範、基地條件、用途及相關法令,經主管機關與都審會審查同意才可通過。

部分違建、產權有爭議、用途不符、超過地區容積上限者,均有可能遭駁回。

Q2. 申請容積移轉會被課什麼稅?
容積移轉產生的利益屬於財產的「權利」移轉,依實務,可能涉及「土地增值稅」、「所得稅」(財產交易所得)此外,還會產生相關規費。

實際稅費依各縣市規定、公告現值與稅法計算,建議申請前諮詢地政士或會計師。

Q3. 容積移轉行情怎麼查?有固定價格嗎?
行情並非固定,會隨市場、地段、容積需求及政府政策浮動。
可參考地方地政事務所、實價登錄平台,或洽詢不動產業者掌握最新行情。

Q4. 容積移轉失敗,已支付的費用能退嗎?
多數申請過程中的規費、代書費、審查費等,若已經進入審查程序,通常無法全額退還,需視各地辦理規定與雙方契約約定而定。

Q5. 容積移轉後,有沒有建築高度等其他限制?
即使容積移轉成功,建築計畫仍須符合法定高度、日照、退縮、停車位等都市設計規範,並不能任意違規加建。

【精選文章】

關於呢喃貓商學院

呢喃貓商學院成立於 2022 年,核心成員由幾位具有法人投資經歷的幣圈交易員組成,社群重視基礎研究、學習氛圍以風險控制,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

【呢喃貓商學院社群】

平台介紹
[Podcast]加密貨幣千萬交易員的呢喃千萬交易員Cryptor跟研究員Cetoz分享幣圈投資熱點&交易所送錢資訊,進幣圈小白最佳的吸收新知管道。
[Youtube]呢喃貓商學院新手實測直播、幣圈時事與空投實測。
[Pressplay]呢喃貓商學院:你的加密貨幣領航員如果覺得幣圈資訊量太大與零散,PPA週報會整理每週幣圈盤勢、潛力幣種、事件交易機會、埋伏嚕空投的優質項目等。
[Line社群]加密貨幣千萬交易員的呢喃社群對買賣加密貨幣有什麼疑問嗎?想找人一起討論幣圈賽道或交易機會嗎?可以填表申請加入呢喃貓商學院的免費社群,和研究員以及貓友們一起交流。
分享給朋友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