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ad 是什麼?EVM 生態的速度革命,如何挑戰以太坊與 Solana

分享給朋友

Monad 是什麼?

Monad 是一條高性能、完全相容以太坊虛擬機(EVM)的 Layer 1 區塊鏈。
它的目標是同時實現速度、去中心化與安全性三者兼得——這也是區塊鏈長期面臨的「三難困境」。
在設計上,Monad 透過並行執行(Parallel Execution)與延遲執行(Asynchronous Execution)
讓每秒可處理約 10,000 筆交易(TPS),並將出塊時間縮短至 0.4 秒,最終確認僅需 0.8 秒。

簡單來說,Monad 嘗試讓以太坊生態的開發者能「不改一行程式碼」就享受更快、更便宜、更高效的區塊鏈環境。

Monad 技術理念

Monad 團隊提出的核心口號是:Speed without sacrifice(速度,無須犧牲)。
他們想解決的是區塊鏈長久以來的「三難困境」(trilemma):
速度、去中心化、安全性,三者難以兼得。

傳統做法通常是取兩棄一。
而 Monad 的思路,是從最底層的執行邏輯與資料結構重寫 EVM,
讓它在保持原有相容性的同時,能同時做到快速、穩定又開放。

Monad 的三大核心技術

1. 並行執行(Parallel Execution)

一般的公鏈像單線道公路,一次只能處理一筆交易;
Monad 把它變成多線道高速公路——可以同時處理多筆互不衝突的交易。

為了確保結果仍與以太坊一致,Monad 採用「樂觀並行執行(Optimistic Parallel Execution)」。
意思是它先假設所有交易都能並行執行,如果有衝突,再重新執行一次相關交易。
這樣既能提升吞吐量,又不會破壞一致性。

結果是——
Monad 測試網在實際環境中達成了 10,000 TPS(每秒交易筆數) 的處理能力,
同時保持完整的 EVM 相容。

2. 延遲執行(Asynchronous Execution)

在以太坊上,每個節點都要在「共識」前執行完所有交易。
這就像每個人都要看完劇本才能投票,速度自然受限。

Monad 把這兩步拆開。
節點可以先對交易順序達成共識,再慢慢執行。
這種「執行與共識分離」的機制,讓網路能同時處理更多工作,
最終達到 0.4 秒出塊、0.8 秒最終確認(Finality) 的速度。

3. MonadDB:為鏈重寫的資料庫

Monad 重新打造了自己的資料儲存系統——MonadDB
傳統區塊鏈把大量狀態放在記憶體中,成本高又不易擴充;
MonadDB 則能讓節點把狀態存在 SSD 裡,同時保證快速存取。

這樣一來,節點只需要一般等級的硬體(32GB RAM、兩顆 2TB SSD 就行),
大幅降低運行成本,也讓「去中心化更有可能真正落地」。

測試網實際表現:速度數據不是口號

Monad 的公開測試網於 2025 年 2 月 19 日 上線,
截至 10 月,已累計處理超過 24.4 億筆交易
成功率達 98%,單日峰值超過 3,400 萬筆。

除了效能外,測試網也驗證了去中心化的可行性——
驗證者分布於 19 個國家、超過 100 名節點運行者
硬體成本控制在約 1,500 美元,顯示這並非「資料中心專屬」的高門檻網路。

從技術到生態:Monad 的推進節奏

Monad 不只是技術實驗,而是在快速構建一整套開發與社群體系。

● Monad Madness

一場全球創新競賽,提供 100 萬美元獎勵
並預留約 6,000 萬美元後續生態資助

● Monad Founder Residency

在新加坡近郊的私島上舉辦的創業駐校計畫,
為初創團隊提供全額資助與技術指導。

● Mach Accelerator

專門的加速器,提供導師、課程與資源,
幫助新一代開發者在 Monad 上實現產品。

截至 2025 年 10 月,已有超過 240 個項目 在測試網上構建,
涵蓋 DeFi、NFT、遊戲與基礎設施,
包括 PancakeSwap v4、Kuru Exchange、Kintsu、MagmaDAO 等知名協議。

重要里程碑:空投與主網前夕

2025 年 10 月,Monad 正式開放 MON 空投查詢與領取入口
面向約 23 萬名加密社群使用者
這次分配強調「真實貢獻者優先」,
結合鏈上活動(DEX 交易、NFT 持有、DeFi 參與)與鏈下驗證(Twitter、Discord、Telegram)進行資格識別。

空投活動將持續至 11 月 3 日
這也被視為主網啟動前的最後一步。

官方時間表顯示,主網預計在 2025 年底前上線
目前整體進度約八成,開發團隊已開源主要客戶端代碼,
由 Category Labs 負責維護。

對 EVM 世界的意義:不是新鏈,而是升級

Monad 的價值,不只是「另一條鏈」。
它提供了一個讓 EVM 生態「向前進化」的可能:

  • 讓既有應用免重寫程式碼就能獲得速度提升;
  • 讓更多開發者能在熟悉的環境裡使用新技術;
  • 讓節點運行不再是大機房遊戲,而是人人可參與。

從這個角度來看,Monad 更像是一個「EVM 生態的升級引擎」,
而非以太坊的競爭者。

結語:速度之後,是平衡的考驗

Monad 的出現,確實讓市場重新思考了「區塊鏈該有多快」。
但速度只是起點。
真正能否長久站穩,仍要看它在主網階段如何維持穩定、去中心化與安全性。

目前來看,Monad 的測試成果與生態發展都相當積極,
但在主網尚未正式啟動前,一切仍在觀察中。

對於想了解未來區塊鏈基礎設施走向的人來說,
Monad 是一個不能忽視的觀察標的——
它不僅挑戰技術極限,也代表了 EVM 世界邁向下一階段的嘗試。

【延伸閱讀】

EtherFi 卡是什麼?幣圈第一張鏈上信用卡全解析,邊刷邊賺、免賣幣也能消費!

SBET 是什麼?從運動彩券起家,轉型成 ETH 為核心的控股公司

BMNR(Bitmine)是誰?從比特幣礦商轉型為以太幣儲備公司

Tom Lee 是誰?從美股分析師到以太坊 ETH 儲備戰略推手的轉型之路

MicroStrategy(微策略)公司是誰?解析狂買比特幣的超級大戶

關於呢喃貓商學院

呢喃貓商學院成立於 2022 年,核心成員由幾位具有法人投資經歷的幣圈交易員組成,社群重視基礎研究、學習氛圍以風險控制,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亦無招攬開戶要約,資訊僅供讀者參考,加密貨幣投資為高風險產品,投資人應自行閱讀相關風險及自身風險承受度決定是否投資。

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