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預備金要多少才夠?這5種人10萬根本撐不過一個月!

緊急預備金是什麼?緊急預備金定義
緊急預備金(Emergency Fund),指的是一筆為應對突發狀況或意外支出而預先準備的資金。
這筆錢不是用來投資、不是日常消費資金,而是當生活中發生變故時,能夠第一時間動用、幫助你穩住經濟狀況的「安全緩衝」。
緊急預備金的主要特徵有三個關鍵:
- 高度流動性:這筆錢必須能隨時提領,不能卡在長期投資或難以變現的資產中。
- 安全性高:資金應存放在風險極低的地方,不應受到市場波動影響。
- 立即可用:當你面臨緊急狀況時,這筆錢要能即時支援,不需要經過複雜手續或等待時間。
設立緊急預備金的核心目的,就是避免在面臨突發開銷時被迫借錢、賣股票、動用退休金或使用高利率信用卡,進而造成長期的財務壓力。
什麼時候該動用緊急預備金?緊急預備金用途
緊急預備金並不是擺著好看的,也不是有了就萬無一失。
它的真正價值,是在意外發生的時候,幫你爭取時間與空間,減輕壓力,避免在最壞的情況下做出更壞的決定。以下是幾種常見、實際的使用情境。
1. 失業或收入中斷
對許多上班族來說,薪水是生活的根本。而對於自由工作者、創業者、業務人員來說,收入更是高度不穩定。一旦失去主要收入來源,緊急預備金就成為你的「薪水緩衝器」,讓你不至於立刻陷入財務斷裂的危機。
2. 重大醫療支出
雖然台灣有健保,但不是所有醫療費用都能全額涵蓋。像是意外開刀、自費藥物、急診住院等,往往還是會有一筆不小的金額需要自理。
3. 臨時搬家或家庭突發狀況
有時候並非收入減少,而是生活突然變了樣。例如家中失火、天災、家人生病急需照顧等情況,這些都可能讓你需要立刻動用一筆資金應變。
緊急預備金,就是你對抗生活風險的第一道防線,它賦予你在危機中保有選擇權與行動力。
緊急預備金公式
談到緊急預備金的金額,最常見也最實用的計算方式是這條公式:
緊急預備金 = 每月基本支出 × 6 個月
這個公式的核心精神是:當你失去主要收入來源時,至少要能撐過 6 個月,讓你有時間重新站穩腳步,而不是在經濟壓力下草率做決定(例如賤價賣股票、隨便找工作、亂借高利貸)。
什麼是「每月基本支出」?
所謂的「基本支出」,是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固定費用。簡單講就是:即使你什麼娛樂活動都不做,這些錢你還是得付。
常見的項目如下:
- 房租或房貸:住的地方不能少,不管是租的還是買的。
- 水電瓦斯費:維持基本生活機能所需。
- 食物與日常用品:三餐和生活雜費,是基本生存成本。
- 保險費:保險不能斷,否則斷保風險更大。
- 基本交通費:通勤或移動的必要支出,尤其對上班族而言。
- 小孩教育支出:若有子女,就學與照顧費用不可忽略。
緊急預備金 10 萬夠嗎?
這是許多人第一次開始準備緊急預備金時最常問的問題。答案其實很簡單:要看你是誰、你的生活方式是什麼。
10 萬對某些人來說,可能連一個月都撐不過去。
如果你符合以下條件,10 萬元很可能不夠:
- 有家庭、有小孩要養
- 有房貸或車貸等固定支出
- 每月必要支出超過 35,000 元
- 主要收入不穩定(如自由接案、業務、創業初期)
- 居住及生活成本高的地區(如雙北)
對這類人來說,10 萬元可能連三個月都撐不到,一旦失去收入來源,就會面臨立即性的現金流壓力。
緊急預備金要多少?
「到底要準備多少緊急預備金才夠?」
這不是一個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因為每個人、每個家庭的財務結構、責任與風險承受能力都不一樣。
下面從三個實際面向切入,幫你找出屬於自己的緊急預備金範圍
1. 根據收入穩定性調整
你賺錢的方式穩不穩,是影響緊急預備金金額的關鍵因素之一。
- 穩定正職工作
若你是公務員、一般企業正職員工,工作穩定性高,收入波動小,建議準備6 個月的基本支出,做為短期失業或突發狀況的緩衝。
- 自由工作者、接案者、創業者
這類族群收入波動大,且失業後難以立即找到新收入來源,建議至少準備 6~12 個月的支出,甚至視產業淡旺季波動情況酌量再提高。
2. 根據家庭責任調整
你不是一個人活著,你還要對家人負責。家庭結構越複雜,責任越重,緊急預備金當然就要更多。
- 有小孩或長輩需要照顧
家中有學齡兒童、年邁父母,除了基本生活開銷外,還要額外準備醫療費、教育費,建議將預備金提高到 6~9 個月支出。
- 單身或雙薪家庭
如果你單身,或家中雙薪且穩定,日常開銷相對平均,短期風險壓力分擔得比較輕,準備 3~6 個月支出即可。
3. 根據保險保障情況評估
很多人會以為有買保險,就不用準備太多預備金。但保險只是風險轉移,不能完全替代現金流的彈性。
- 已購買完整保險(醫療險、意外險、收入補償險等)
可以降低緊急支出的發生機率,但理賠往往需要審核時間,不會馬上進帳。建議仍然保有至少 3~6 個月現金預備金。
- 保險保障不足或尚未投保
風險多數還在自己身上承擔,建議預備金至少拉高到 6~12 個月以上,才能應對突發醫療或事故支出。
緊急預備金該放在哪?
既然緊急預備金的用途是在突發狀況時第一時間動用,那麼它的存放位置就不能亂選。這筆錢的核心不是拿來賺利息的,而是為了「確保資金隨時可取且不會縮水」。
下面就列出幾個適合的存放選項,幫你穩住現金部位,同時也告訴你哪些地方不適合擺這筆錢。
數位銀行帳戶活存
現在有許多數位銀行提供活儲帳戶,利率比傳統銀行略高,且通常無帳管費、免跨行手續費。
- 優點:彈性高、介面友善、利率約 1.0~2.5%(視銀行與金額而定)
- 缺點:優惠利率有能有資金上限門檻(如前 $50,000 才享高利)
適用情境:可以分批擺放一部分緊急預備金,兼顧彈性與些許利息收入。
分批定存(短天期)
若你已建立基本的活儲金額,可將多餘部分配置為短期定存,提高利率但保有流動性。
可以採用分批的作法,也就是將總金額分成數份,每份做 1~3 個月定存,採「梯形存款策略」
- 優點:利率通常高於活儲,兼具保守與收益
- 缺點:資金調度需提前計劃,非完全即時
適用情境:適合已有 3~6 個月生活費基礎,想適度提升預備金利息者。
不建議放緊急預備金的地方
1. 股票、基金、ETF 、加密貨幣等高波動資產
這些商品價值會隨市場波動劇烈變動,萬一你急需用錢時正好遇上股災,可能會變現損失,甚至還來不及出場。
2. 壽險、儲蓄險等保險商品
許多保單強調「可領回」、「有保底」,但實際上:
- 保單解約有等待期與損失
- 資金不能隨時領出
- 手續繁瑣,不夠即時
保險是用來轉移風險,不是當銀行在用。切勿誤將保險用途當成預備金功能。
【延伸閱讀】
資產配置是什麼?如何做好資產配置?
小資族和學生如何創造被動收入?2025 年最熱門的九種被動收入完整解析!
股債配置懶人包:穩健理財的第一步
「窮查理的普通知識」經典解析,投資人必看之書!
4 招外幣定存技巧,賺取高額利息、避免匯率風險
2025 最新|零存整付是什麼?小資族的儲蓄理財神器,34 家銀行利率一覽表
關於呢喃貓商學院
呢喃貓商學院成立於 2022 年,核心成員由幾位具有法人投資經歷的幣圈交易員組成,社群重視基礎研究、學習氛圍以風險控制,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
- 連續 3 年獲動區評選台灣區塊鏈《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榜》(2023 年、2024 年、2025 年)
- 2025 年數位時代評選《2025 區塊鏈 30 大人物》
- 加密貨幣類排名第一 Podcast《加密貨幣千萬交易員的呢喃》
加入呢喃貓社群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亦無招攬開戶要約,資訊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