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mine(BMNR)是誰?從比特幣礦商轉型為以太幣儲備公司

分享給朋友

2025 年 6 月前,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BMNR)還是一家不太被關注的比特幣礦業公司,幾週之內,它卻成為美國股市最受關注的區塊鏈公司之一。
背後關鍵:從比特幣轉向以太坊,並喊出目標「買下全球 5% 的 ETH」

這不只是一場資產配置的調整,更像是一場新型態「鏈上資本主義」的實驗。筆者將帶大家從這家公司的背景出發,一步步了解它如何成為當前幣圈最具爭議也最受矚目的企業之一。

Bitmine(BMNR)是誰?

Bitmine 是一家美國上市公司(NYSE American:BMNR),早期主營比特幣挖礦與設備託管業務,營運據點分布在德州與千里達,主打浸入式冷卻等節能技術。

2025 年 6 月,Bitmine 宣布了一項重磅轉型策略:停止擴張比特幣礦場,並將財務核心轉向「以太坊儲備」。隨後不到一個月,公司完成 2.5 億美元私募募資,並公開指出該資金將全數用於購入 ETH

這場轉型不只引來大量資金,也讓 Bitmine 的股價在短時間內暴漲超過 30 倍,最高曾來到 160 美元。

Bitmine 為什麼從比特幣轉向以太坊?

這場轉向並非無的放矢。筆者觀察,Bitmine 的轉型背後有三個明確邏輯:

1. 比特幣挖礦環境惡化

能源成本上升、區塊獎勵減半、競爭激烈,導致小型礦商利潤空間被大幅擠壓。Bitmine 雖然主打節能技術,但仍面臨規模經濟劣勢。

2. 以太坊資產邏輯更完整

相比比特幣單一用途,以太坊除了價格波動,還具備質押收益DeFi 應用穩定幣清算角色等多重用途,這讓 ETH 成為更具財務操作空間的資產。

3. 公司定位轉為「鏈上財庫」

Bitmine 將 ETH 視為公司主體資產,強調公開透明的鏈上儲備、質押產生收益,讓公司估值與 ETH 濃度(每股持有 ETH 數量)直接掛鉤。

Bitmine 買了多少 ETH?

截至 2025 年 7 月 28 日,Bitmine 已累計持有 625,000 枚以太幣,市值超過 23.5 億美元,成為全球上市公司中第一大 ETH 持有者

這批 ETH 的取得方式主要包括:

  • 私募募資(PIPE)共計 2.5 億美元
  • 股票溢價增發(ATM 機制)
  • 將原有比特幣礦機資產處分再投入
  • 利用 ETH 質押產生的收益再滾入主體

此外,Bitmine 也公布自家錢包地址與儲備資料,強調透明與公開審視,這在傳統企業財報制度外,增加了新一層的鏈上信任機制。

BMNR 股價表現如何?

BMNR 股價在 2025 年 6 月底僅約 4.26 美元,但在宣布轉向 ETH 並完成私募後的短短四個交易日內,暴漲至近 160 美元,一度成為市場熱搜榜首。

不過此後隨著 ETH 價格波動、獲利回吐與部分投資人擔憂稀釋效應,BMNR 股價亦快速回落,目前(截至 7 月 28 日)收盤價為約 32 美元,仍較轉型前成長近 7 倍。

儘管漲勢收斂,但 BMNR 的波動性與市場關注度仍高,尤其在大型機構如 Ark Investment、Founders Fund 等陸續進場後,市場將其視為「以太坊概念股」的代表。

Tom Lee 是誰?他對 Bitmine 的角色與戰略

Bitmine 轉型背後的推手,是資深華爾街分析師 Tom Lee。他是 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 的共同創辦人,以前瞻性的加密市場預測聞名。

Lee 不僅參與了 Bitmine 的私募,更出任董事會主席,主導公司的 ETH 財務策略。他提出明確願景:「Bitmine 要成為以太坊的微策略(MicroStrategy)」,打造 ETH 為主體的上市財庫機構。

他曾在演講中表示:

「未來的公司估值,不會只看 EPS,而會看每股持有的 ETH 數量。」

這種說法背後,其實是在重塑「價值」的定義,把鏈上資產轉為資本市場的敘事核心。

Bitmine 的「以太坊煉金術」是什麼?

Tom Lee 將 Bitmine 的戰略稱為 「5% 的煉金術(Alchemy of 5%)」,意指目標是最終掌握全球 5% 的 ETH 流通量

為實現這一目標,公司規劃五大策略:

  1. 溢價增發股票,籌資購買 ETH
  2. 發行可轉債、認股權證等金融工具操作波動性
  3. 透過礦場業務創造現金流,再投入 ETH
  4. ETH 質押收益進行複利增長
  5. 併購其他估值偏低的加密公司,壯大資產部位

這類「資本飛輪」操作,與過去 MSTR 買入比特幣的模型有幾分類似,但加入了 ETH 質押收益與更頻繁的財務槓桿手段,使得 BMNR 的操作更加立體。

最新計畫:BMNR 啟動 10 億回購

為穩定市場預期與強化資產價值支撐,Bitmine 於 2025 年 7 月 28 日宣布啟動規模高達 10 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畫,並已由董事會批准。該計畫為開放式機制,允許公司依市場狀況,於公開市場與協議交易中回購流通股。

董事會主席 Tom Lee 表示:

「在我們邁向持有全球 5% 以太坊的煉金術旅程中,有時候公司最好的資本配置方式,就是回購我們自己的股票。」

截至 7 月底,Bitmine 的財務狀況如下:

  • ETH 持幣數量:625,000 枚
  • BTC 持幣數量:192 枚
  • 未受限現金(Unencumbered cash):4.01 億美元
  • 總資產估值:約 27.7 億美元
  • 完全稀釋後流通股數:1.217 億股
  • 每股資產淨值(NAV):22.77 美元

從 NAV 數據來看,目前股價已回落至 NAV 附近,加上手中現金充足,公司選擇在此時回購股份,也顯示管理層對現階段估值的認同。

此外,Bitmine 同日發表最新企業簡報《The Alchemy of 5%》,並推出影片節目《The Chairman’s Message》,進一步強化市場溝通與品牌定位。

📎 官方簡報連結:bitminetech.io/investor-relations

📺 主席公開談話影片:The Chairman’s Message

Bitmine 股價下跌,是短期修正還是風險顯現?

近期 BMNR 股價自高點急跌,引發市場對其模型可持續性的討論。筆者認為,BMNR 當前估值面臨以下三個挑戰:

1. ETH 價格與公司估值高度連動

BMNR 每股的資產淨值(NAV)幾乎全依賴 ETH 持有量與價格。若 ETH 跌幅過大,公司市值可能會快速回調,與其基本營運脫鉤。

2. 高比例增資帶來稀釋壓力

短期內多次大規模發股融資,雖有助資產擴張,但也造成潛在股東稀釋。例如初始 PIPE 私募即增發 5,560 萬股,完全稀釋後總股數已達約 1.2 億股。

3. 市場對於「鏈上資本公司」的估值機制仍在成形

這類公司缺乏傳統 EPS、獲利率等指標,估值只能靠 NAV、mNAV(市值/NAV)等新穎公式。這也導致波動劇烈、價格預期不穩。

常見問題 FAQ|BMNR 懶人包

Q1:BMNR 是哪家公司?

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美國上市公司,原為比特幣礦商,2025 年轉型為以太幣儲備機構。

Q2:BMNR 股票等於 ETH 嗎?

不完全等同,但 BMNR 每股背後確實對應一定數量的 ETH,視為 ETH 間接投資工具。

Q3:BMNR 有賣 ETH 的計畫嗎?

公司表示短期內會持續擴張持幣數量,強調「長期持有與再投資」策略,目前並未有大規模出售紀錄。

Q4:BMNR 的 ETH 有拿去質押嗎?

有,公司持幣中的大多數已用於 ETH 質押,可產生穩定的鏈上收益。

Q5:BMNR 和 SBET 有什麼不同?

兩者皆為 ETH 財庫型企業,但 BMNR 擁有自營礦場與更多鏈上財務操作工具,速度與透明度更為積極。

結語:從礦場到鏈上資本,Bitmine 在打什麼算盤?

Bitmine 不再只是挖礦公司,更像是一家「鏈上資產管理公司」。它透過鏈上透明度、資本市場工具與 ETH 長期敘事,試圖建立一種新的估值模型。

筆者認為,這是一場不只改變 Bitmine 自身,也可能重新定義「上市公司可以怎麼持有加密貨幣」的市場實驗。

但正如每一次資本敘事的盛宴,背後也潛藏著估值與波動的風險。看清楚結構、理解操作模型,遠比短期價格更重要

【延伸閱讀】

EtherFi 卡是什麼?幣圈第一張鏈上信用卡全解析,邊刷邊賺、免賣幣也能消費!

SBET 是什麼?從運動彩券起家,轉型成 ETH 為核心的控股公司

Etherscan 是什麼?從基礎查詢到進階追蹤,一文掌握以太坊瀏覽器使用方法

以太幣(ETH)怎麼玩?未來會漲嗎?一文看懂以太幣

虛擬貨幣詐騙拿回錢 SOP:通報、蒐證、報警手把手流程教學

關於呢喃貓商學院

呢喃貓商學院成立於 2022 年,團隊由「傳統金融機構從業者」與「區塊鏈領域研究專家」雙軌組成,社群重視基礎研究、學習氛圍以風險控制,做出更好的決策。

加入呢喃貓社群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亦無招攬開戶要約,資訊僅供讀者參考

分享給朋友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