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險是什麼?如何避險?黃金、債券、比特幣誰能避險?

避險是用金融工具來降低市場或匯率風險,常見的避險資產包括黃金、公債、強勢貨幣與比特幣。
以下將介紹避險資產(Safe Haven Asset)的 5 大特性,以及常見的避險資產和其優缺點。
避險(Hedeing)是什麼?為什麼要避險?
避險(Hedging)顧名思義就是規避投資風險。其原理類似買保險:利用金融工具來抵消原本投資部位可能遭受的損失,降低整體虧損風險。
因此,避險的目的是在市場大跌、不確定性升高時,降低資產波動或控制資產最大跌幅,其目的並不是為了獲利。
從一般人的角度來說,常見需要避險的對象包括市場風險與匯率風險。
規避市場風險
指整體金融市場波動帶來資產價格下跌的風險,例如股市大盤下挫可能拖累投資組合的績效表現,因此有些投資人會在資產配置中考量避險。
經典的股 6 債 4 組合,就是在資產配置中設定 60% 的股票+ 40% 的債券,在追求報酬的同時降低資產的波動。
規避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則是因貨幣間匯率變動,導致資產價值波動的風險,例如持有外幣資產時,本幣升貶會直接影響該資產換算本幣的價值。
2025 年美元大幅貶值,就是一個匯率風險的最佳案例,代表性的美元指數從年初至今已下跌約 9 %。
美國貿易政策不確定性(關稅戰)、經濟數據疲軟、地緣政治衝突,以及聯準會降息預期的一連串打擊,導致海外投資人拋售美元資產。

而投資於美元資產的投資人,就需要承擔美元貶值帶來的風險。
避險資產的 5 大特色
優秀的避險資產通常具備以下 5 種特質:保值性、低相關性、高流動性、低風險性與低波動性、市場接受度與信任度高。
- 保值性(Value Preservation)
保值性是指在市場動盪、通貨膨脹或經濟衰退期間,能維持價值甚至逆勢上漲,不會因為市場恐慌而大幅貶值,這是避險資產最核心的特質。
- 低相關性(Low Correlation)
避險資產的價格走勢通常與股票等風險較高的資產關聯性較低,甚至呈現負相關,也就是分散投資組合的風險。
意思是,當股票下跌時,避險資產的價格通常能保持穩定或上漲,在市場環境惡化時發揮避險資產的功效。
- 高流動性(High Liquidity)
優秀的避險資產需要能快速、便捷的轉換成現金,確保投資人在急需資金時能快速變現。
- 低風險性與低波動性(Low Risk and Low Volatility)
避險資產的價格波動通常較小,違約風險也較低。
例如,市場普遍認為美國政府發行的債券風險極低,甚至可以當作無風險利率的標準。
- 市場接受度與信任度高(High Market Acceptance and Trust)
某些資產因為歷史悠久的價值儲存功能(如黃金)或發行方的強大信譽(如美債、美元),在全球市場上擁有廣泛的接受度和投資者的信任。
常見的 3 大避險資產:黃金、政府公債、強勢貨幣
透過黃金避險
黃金作為人類最早發現和使用的金屬之一,歷史跨越數千年,是公認的避險資產,總市值高達 22 兆美元。
例如,二戰後各國為了重建全球金融秩序,建立了知名的布列敦森林制度,並採用了雙掛勾機制,其中黃金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 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承諾維持每 35 美元兌換 1 盎司黃金的固定價格
- 他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各成員國匯率波動幅度限制在 ±1% 區間內
簡單來說,就是由黃金作為價值支撐,使各國接受美元成為主要的結算、儲備貨幣。
此外,黃金已經多次證實在各種金融危機、市場恐慌時產生保值的作用。
黃金在股市恐慌期的表現 | |||
時間 | 事件 | 股市跌幅(S&P 500) | 黃金表現 |
2007 年 – 2009 年 | 全球金融海嘯 | -21 % | 金價上漲 +81% |
2020 年 2 月 – 3 月 | COVID-19 導致股市閃崩 | 最大跌幅 -34% | 黃金同期最大跌幅 -12% |
2024 年 – 2025 年 | 地緣政治衝突 | +23% | 金價上漲 66%(創歷史新高) |
近幾年比起實體黃金,黃金 ETF 受到更多投資者的青睞,透過 ETF 投資黃金,可以省去實物黃金儲存和保管的麻煩,並提供更好的流動性。
目前全球最大的黃金 ETF 大多集中在美國證交所上市,包含:
- GLD(全球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好的黃金ETF)
- IAU(全球第二大黃金ETF,與 GLD 類似,但管理費更低)
透過強勢貨幣避險
美元、日圓、瑞士法郎被視為全球 3 大避險貨幣,這類貨幣的核心特徵包括經濟穩定、低通膨率、政治中立性或高度市場需求。
- 美元(USD)
美元是全球流通性最好的主權貨幣,在過去數十年來被視為一種強大的避險資產。
歷史上,當全球金融市場出現恐慌時,資金往往湧向美元資產,美金走強被視為避險情緒升溫的一大特徵。
儘管在 1973 年之後布列敦森林制度終結,各國匯率從此鬆綁,但因為美國無論在政治或經濟面上,仍佔據全球主導地位,因此各國只好將就接受美元作為基準貨幣。
然而,美元的避險地位並非絕對穩固,近年美國財政赤字不斷擴大,削弱部分投資者對美元和美國國債的信心。
- 日圓(JPY)
日圓作為全球第三大交易貨幣,擁有充足的流動性和相對較低的通膨率,並且其龐大的經濟規模和深度的金融市場,讓日圓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美元的替代選項。
❚ 長期超低利率政策
日圓避險屬性的核心機制,源於日本自 1990 年代泡沫經濟破裂後實施的長期超低利率政策,讓日圓成為借貸利率最低的貨幣之一。
因此,過去數十年海外投資人大量借出日圓,運用低利率的優勢投資海外資產,這種交易也被稱為 Carry Trade。
然而當市場動盪期間,投資人傾向將海外資產出售,並轉換回日圓歸還貸款,這種集體行為又會導致日圓走升,使日圓在不確定性升高時,成為少數保值或上漲的資產。
❚ 政治穩定性
此外,日本的政治穩定性也是日圓避險屬性的重要基礎,自1955年以來,日本自由民主黨(LDP)長期執政,即便偶有政黨輪替,國家政策仍保持高度連貫性,這種政治穩定性確保了經濟政策的可預測性。
- 瑞士法郎(CHF)
由於瑞士長期奉行政治中立政策,國內政局極為穩定,使投資人在全球出現動盪或不確定性時,傾向將資金轉向瑞士法郎。
並且,瑞士央行致力於維持貨幣穩定,並在必要時透過市場干預防止法郎過度升值,這也提升了其避險屬性。
然而,由於瑞士經濟規模相對較小,在面對大規模資本時可能面臨流動性限制,因此在胃納量方面略遜美元和日圓一籌。
透過政府公債避險
各國政府發行的政府公債(特別是美國公債)也是典型的避險資產。
由美國政府發行的國庫券和公債,被視為幾乎零風險的投資工具(也就是無風險收益)。
公債的避險作用在於價格走勢與股票等風險資產呈一定程度的反向關聯:當股市下跌、經濟展望變差時,投資人會湧入公債避險,進而推升其價格。
近年債券 ETF 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具備規模大、流動性佳、低管理費等優勢,如台灣方面可購買的 ETF 有:
- 元大 20 年美債(00679B)
- 國泰 20 年美債(00687B)
或可透過海外券商接觸到更多類型的債券 ETF:
- TLT(20 年以上政府公債)
- BND(一次打包的美國投資級債券市場,包含國債、公司債…等)
另類避險資產:比特幣
近年來,比特幣已經成為一種新興的避險資產,其具備總量有限、去中心化、流動性佳的特性,甚至具有「數位黃金」的美譽。
本質上是因為比特幣在數位時代重現黃金作為「價值儲存」和「交換媒介」的核心功能,並具備可分割、容易轉讓等獨特的優勢。
在 2025 年美國政府的關稅戰衝擊、地緣政治衝突之下,海外投資人大量拋售美元資產,此時比特幣更展現出獨立行情,年內漲幅優於 S&P500 高達 20%!

總量有限
比特幣總量上限固定為 2,100 萬枚,任何人都無法任意變更,這是比特幣最有價值的原因之一。
這種稀缺機制使比特幣具備與黃金相似的特性:兩者都有總量限制,且具備稀缺性。
比特幣支持者認為,全球央行近幾年為了拯救市場大量增發貨幣,導致通膨居高不下,或反過來說,貨幣不斷貶值。
例如,根據 VisualCapitalist 統計,1913 年的 1 美元可購買 30 條 Hershey’s 巧克力棒,至 2020 年同樣的 1 美元只能買一杯麥當勞咖啡。
而比特幣正是這個困境的解方,這種固定的總量上限,加上需要時間+資源開採才能產出的特性好比黃金,可免於過度發行的貶值威脅。
此外,比特幣還有一個獨特的優勢是容易分割,其最小單位是「1 聰(satoshi)」,相當於 0.00000001(一億分之一)比特幣,因此在交易時比起黃金更為便利。
去中心化
比特幣由分散在全球的礦工維持營運,不受單一政府或機構控制,且區塊鏈技術確保交易透明且不可篡改。
意思是,沒有任何一個政府或銀行可以單方面封殺、凍結比特幣。
流動性佳
作為一種數位資產,比特幣不會受到開收盤的限制,可以隨時跨國交易,在傳統金融系統受阻時(如戰爭或金融制裁),作為一種快速變現的管道。
例如烏俄戰爭中,烏克蘭政府透過加密貨幣來接收各國的資金援助,並獲得了超過 1 億美金的捐款。
延伸閱讀:2025 最新|比特幣是什麼、怎麼玩?為什麼比特幣有價值?
如何購買比特幣?
目前比特幣主要有 2 種購買管道:透過 ETF 購買、透過交易所購買
- 透過 ETF 購買
2024 年美股接連上市了數十家比特幣現貨 ETF,只要購買這些 ETF 即可輕鬆、便捷的持有比特幣。
目前規模最大的比特幣 ETF 是由貝萊德(BlackRock)推出的 IBIT,市值高達 700 億美元,具有流動性佳、管理費低(0.25%)的優勢。
不過在台灣方面,目前金管會限制僅有「專業投資人」可以購買,因此一般民眾僅能透過海外券商買入。
延伸閱讀:2025 最新|比特幣 BTC ETF 有哪些?購買方法、風險、優缺點一次揭露
- 透過加密貨幣交易所購買
第二種方式是透過加密貨幣交易所購買,主要又分成「台灣交易所」或「國際交易所」。
- 台灣交易所方面,前三大所分別為:BitoPro、MAX、XREX 交易所
台灣交易所的優點是可以直接透過台幣出入金,缺點是功能相對國際交易所少。
- 國際交易所方面,前三大所分別為:幣安、OKX、Bybit 交易所。
國際交易所的優點是具備多重理財功能、流動性更佳,缺點是出入金管道較少。
延伸閱讀:2025 台灣虛擬貨幣交易所排名 Top 5|合法平台比較+安全性分析
例如,以下示範如何透過 OKX 購買比特幣。
首先,可以透過信用卡入金,或是透過台灣交易所購買 USDT,再轉入 OKX。
延伸閱讀:2025 最新|USDT、U 幣是什麼?合法嗎?5 分鐘看懂泰達幣原理與風險


入金完成之後,可以直接購買比特幣,如果是擔心幣價漲跌難以捉摸的用戶,也可以透過常見的定期定額功能來平滑買入成本。

關於呢喃貓商學院
呢喃貓商學院成立於 2022 年,團隊由傳統金融機構從業者與區塊鏈領域研究專家雙軌組成,社群重視基礎研究、學習氛圍以風險控制,做出更好的決策。
- 連續 3 年獲動區評選台灣區塊鏈《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榜》(2022 年、2023 年、2024 年)
- 2024 年數位時代評選《2025 區塊鏈 30 大人物》
- 加密貨幣類排名第一 Podcast《加密貨幣千萬交易員的呢喃》
加入呢喃貓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