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er 2 是什麼?5 大常見 Layer 2 網路介紹

分享給朋友

Layer 2 是什麼?

Layer 2 ,簡稱為 L2,是建構在主鏈之上的擴展層,負責處理大量交易後再將結果寫回主鏈。Layer 2 的出現,主要的核心目標是:降低成本、加快速度,同時維持主鏈的安全性與完整性

為什麼需要 Layer2?

要了解為什麼區塊鏈需要 Layer 2,得先從最基礎的 Layer 1 說起。

Layer 1(第一層)指的是像 比特幣以太坊這類基礎的底層公鏈的,它們負責處理交易、維持共識機制,整個區塊鏈網路的安全性與去中心化都建立在這一層上。

不過,Layer 1 通常會面臨一個著名的難題 —— 區塊鏈不可能的的三角(Blockchain Trilemma),只能達成以下三項中的兩項:

  • 去中心化
  • 安全性
  • 高效能(可擴展性)
區塊鏈不可能的的三角

而以太坊就選擇了安全性去中心化,但犧牲了擴展性,導致交易速度有限、手續費也常常高漲。

Layer 2:蓋在公鏈上的高速公路

為了突破不可能三角的限制,Layer 2 被提出來。

你可以想像 Layer 1 是平面的快速道路,當車流一多,就很容易塞車;而 Layer 2 就像是建在上方的高速公路,把一大批車輛(交易)集中處理後,再用單一匝道匯回到 Layer 1。

這樣的好處是:

  • 用戶仍然享有 Layer 1 的安全性
  • 交易卻能在 Layer 2 上更快、更便宜地完成
  • 減少主鏈壓力,提高整體效能

為什麼以太坊蓬勃發展 Layer2?

理論上,所有公鏈都可以建 Layer2(例如:BNB 鏈的 opBNB)。

但實際上,像 Solana、Avalanche、Sui 這類新興公鏈,本身主鏈效能相對較強,對於 Layer2 的需求並沒有像以太坊那麼迫切。

相比之下,以太坊早期設計具有先天限制,擁擠問題已經存在好幾年,因此才會發展出大量 Layer2 網路來分流處理交易。

Ethereum vs Rollups L2 (Source:L2Beats)

以截稿(2025/04)近一年的以太坊對比使用 Rollups 技術的 L2 網路交易量,

說明以太坊Rollup L2s
UOPS每秒用戶操作數量16.64231.62
Operations Count每秒交易數量1.43M20.01M
Scaling factorL2 相對以太坊的每單位 gas 處理量的倍數15.72

很明顯在交易量、交易效率上 L2 都遠超 ETH 主網。

不過,其他公鏈也陸續開始發展擴容解法(如:Sonic ,開發中專注於遊戲的 Solana L2、Avalanche 也透過 Subnet 來實現類似功能),擴展整體網路的彈性與效能。

所以大家講的「Layer2」,通常都是指以太坊的 Layer2 生態系

Layer 2 技術類型

Optimistic Rollup

Optimistic Rollup

Optimistic Rollup 為最主流的 Layer 2 類型,運作原理會先假設所有交易都是正確的,只有在有人提出異議時才驗證。透過這種「先做後查」的邏輯換來高效率與低成本。
特點:

  • 相容 EVM,現有 dApp 可快速遷移
  • 技術成熟,應用廣泛
  • 提款有等待期(約 7 天)

代表 L2 網路: Arbitrum One ($ARB)、Optimism Mainnet($OP)、Base、Mantle Network($MNT)

ZK Rollup(零知識匯總)

ZK Rollup(零知識匯總)

ZK Rollup 在每筆交易提交前就產生密碼學「零知識證明」,主鏈只需驗證這份證明即可確認交易正確,無需逐筆驗算,安全性與效率兼具。
特點:

  • 驗證即時,安全性高
  • 資金提款迅速,無需等待期
  • 技術門檻高,與 EVM 相容性仍在優化

代表 L2 網路: zkSync Era($ZK)、Starknet($STRK)、Scroll、Polygon zkEVM($MATIC)

Validium

Validium 與 ZK Rollup 架構相近,不同在於交易資料儲存在鏈下,只提交證明至主鏈。這進一步壓低成本,但需額外信任資料可用性提供者。
特點:

  • 鏈上負擔極小,效能高
  • 適合 NFT、遊戲等高頻低值交易
  • 安全性依賴外部數據存取機制

代表 L2 網路: Immutable X($IMX)

Payment Channel(支付通道)

Payment Channel(支付通道)是一種雙方預先鎖定資金、鏈下互相結算、最後一次上鏈的機制,適合頻繁交易的用戶或微支付場景。
特點:

  • 即時轉帳、極低手續費
  • 適合小額支付與點對點交易
  • 限於雙邊互動,擴展性有限

代表 L2 網路: BTC 的 Lightning Network、以太坊的 Raiden Network

Plasma(已逐漸淘汰)

Plasma 是早期的 Layer2 擴容方案,透過建立子鏈定期向主鏈提交交易結果來節省資源。但因為退出機制複雜、資料可得性差,安全風險較高,已逐漸被 Rollup 類技術所取代。

結語

Layer2 是為了解決主鏈效能瓶頸而誕生的擴容方案,為以太坊生態的重要基礎建設的一環。

然而,本輪 L2 表現已相較前一輪牛市弱上不少,畢竟 Layer2 是基礎建設,最終用戶關注的仍是鏈上應用的實用性以及使用的普及度。

【延伸閱讀】

TRUMP幣全面解析!如何購買、價格趨勢與迷因幣風險
狗狗幣是什麼?解析馬斯克最愛的 Dogecoin
TRX 幣全解析:創辦人孫宇晨與 TRX 的未來潛力
幣安幣是什麼?BNB 項目介紹、前景分析
什麼是 BGB 幣?未來發展潛力?持有 BGB 有什麼好處?

關於呢喃貓商學院

呢喃貓商學院成立於 2022 年,團隊由傳統金融機構從業者與區塊鏈領域研究專家雙軌組成,社群重視基礎研究、學習氛圍以風險控制,做出更好的決策。

加入呢喃貓社群

分享給朋友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