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損點是什麼?錯過停損點就等著資產斷頭

停利點和停損點是什麼意思?
在投資市場中,無論是操作股票、期貨、ETF 或加密貨幣,投資人都需要為每一筆交易設立「出場機制」,這就是停利點(Take Profit)與停損點(Stop Loss)的核心功能。
停損和停利點不只是價格,更是條件與紀律。傳統觀念認為,停利與停損是預先設定的價格目標:
例如漲到 +10% 就停利、跌到 -5% 就停損。但實務上更有效的做法,是根據條件與邏輯來設定出場點。
- 停利點
當預期利多條件完成或漲勢出現反轉訊號時,即使還未達到價格目標,也該考慮落袋為安。
- 停損點
當行情不如預期、技術型態破壞、籌碼轉弱,甚至是基本面惡化時,即使價格還沒完全跌到原本設定的停損價,也應提早退場。
停損點設定的核心邏輯
停損點的設置,是每位投資人必須掌握的風險控管技術。不過在設定停損之前,必須先理解一個更關鍵的觀念:
進場理由消失,就是出場的訊號
這是一條被許多專業操盤人奉為原則的交易準則。你當初為什麼進場——無論是技術突破、營收成長、主力布局或產業題材——只要這個交易邏輯不再成立,就應該出場。
這種出場,有可能是停損,也有可能是停利。關鍵不是你目前帳面上賺還是賠,而是你的進場理由是否還存在。
出場不是猜高低點,而是紀律動作
許多投資人誤解停損與停利,是在預測價格會跌到哪、漲到哪。但事實上,停損與停利是風險控制工具,而不是預測工具。
- 停損:當行情與預期不符,承認錯誤,及時止損避免擴大虧損。
- 停利:當漲勢出現反轉訊號,選擇保留已實現的利潤,避免回吐。
- 條件型出場:當技術型態破壞、基本面翻轉、籌碼結構惡化時,無論漲跌,立即退出持倉。
這是一種紀律性交易的體現,是避免情緒化操作、實現長期穩定獲利的關鍵。
實務案例:停損與停利來自條件改變
以下是常見的進場與出場邏輯對應表,幫助你建立「條件型出場」的風控策略:
進場理由 | 出場條件(可為停損或停利) |
基本面轉強、營收創新高 | 財報不如預期、營收下滑,基本面轉弱 |
技術面突破壓力區 | 漲勢無量、失守支撐、型態反轉 |
法人連續買超、主力進場 | 法人翻空、主力持股下降,籌碼結構改變 |
題材發酵(如AI、低軌衛星等) | 資金輪動轉向、題材熱度消退 |
這些條件一旦成立,就表示當初的進場邏輯已經失效。此時應果斷執行出場,而不是寄望行情反轉或價格「回來」。
股票停損點怎麼設?
在投資操作中,設定停損點的目的是為了控制風險、保護本金。
然而,停損點該設多少才合理?這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必須依據個人風險承受能力、資金規模與操作商品的波動特性調整。
除了前面提到的條件式停損外,以下介紹兩種常見又實用的停損設定法:固定百分比停損法與移動停損法(Trailing Stop),並透過實例幫助你掌握停損邏輯。
固定百分比停損法:簡單直覺、適合大多數投資人
固定百分比停損法(Stop Loss at a Fixed Percentage)是最常見的風控工具,透過設定一個固定的虧損比例來控制風險。例如設定每筆交易最大虧損為 10%,當資產價格下跌達到該幅度時,自動執行停損出場。
範例說明:
假設投資人「阿貓」在 200 元買入一檔中型電子股,設定最大可承受損失為 20%。
那麼停損價格為:
200 元 ×(1 – 20%)= 160 元
一旦股價跌至160 元或以下,阿貓就會執行停損出場,避免虧損持續擴大。
固定百分比停損法優點:
- 操作簡單,設定明確
- 控制風險範圍,提升資金安全性
- 減少情緒干擾,提升交易紀律
固定百分比停損法缺點
- 計畫趕不上變化,缺乏彈性
常見的固定金額停損的錯誤方式
若你都設定「跌 500 點就停損」,那實際風險控管根本不一致。因此,使用「百分比」而非「絕對金額」來設停損點,才是更科學與穩定的方式。
範例說明:
- 指數在 10,000 點時,跌 500 點是 5%
- 指數在 16,000 點時,跌 500 點只剩下 3.125%
移動停損法:鎖住獲利,自動應對波動
移動停損法(Trailing Stop)是一種能夠隨股價上漲而自動調整停損點位的風控策略,適合用於波段操作或跟隨趨勢交易。
範例說明:
投資人「阿力」以 180 元買進某檔成長型個股,設定移動停損回檔比例為 10%。
- 若股價未上漲而直接下跌至 162 元(180 × 90%),即觸發停損
- 若股價一路漲到 220 元後下跌,只要跌破:220 元 ×(1 – 10%)= 198 元
就會啟動停損機制,在 198 元出場獲利了結。
移動停損法優點
- 可以在行情持續上漲時鎖住大部分利潤
- 自動調整停損點,不需時時盯盤
移動停損法缺點
- 停損比例設定過緊,容易被短期波動洗出場
- 不一定能吃到完整波段,尤其是在拉回再攻的型態中
停損點幾 % 才合理?
在設定停損點時,許多人會直接問:「停損設幾%比較合理?」但真正的重點是——不要只看技術圖表或價格走勢,還要回頭看你的資金部位與風險承受度。
區分「策略停損點」與「資金風控比例」
許多交易新手常把技術面上的停損點(如跌破支撐線、均線反轉)與資金控管的損失上限搞混。其實,技術停損與資金風控應該分開處理,再綜合考量。
策略停損點(出場邏輯):根據行情變化、基本面數據等設定的出場條件,例如:
- 跌破季線或前低
- 頭部型態成立
資金風險控管(Risk Management):願意承受每筆交易虧損佔總資金的比例,最常見的建議如下:
投資風格 | 建議單筆最大虧損比例 |
波段交易 | 本金的 1% ~ 2% |
短線或當沖 | 0.5% ~ 1% |
積極型操盤 | 不超過 3% |
保守型投資 | 控在 1% 以內 |
用資金風控比例反推部位大小
當你決定一筆交易最多只能虧損本金的 2%,那你就可以依照停損點距離,反推出你最多能買多少張股票或多少口期貨。
實務範例:
假設你有 100 萬資金,每筆交易只願意承受 2% 的虧損,也就是 20,000 元。
若你分析一檔個股,停損價設在買進價下方 10%,那麼你最多可以投入:
20,000 ÷ 10% = 200,000 元的倉位
這樣設計,無論這筆單會不會成功,都能保證整體資金風險在可控範圍內。
所以設定停損,不只是設一個%數,而是綜合交易策略、風險承受度與商品特性所形成的完整風控框架。更該問的是:
- 我的總資金能承受多少風險?
- 這筆交易的技術停損點與風控範圍是否匹配?
- 是否搭配倉位調整,確保風險落在控制內?
【呢喃貓商學院精選文章】
【2025 加密貨幣入門】0 到 100 教學攻略,立刻學會如何賺錢與控制風險
2025 最新|股市入門必看!新手教學與免費資源懶人包
股票是什麼?是怎麼賺錢的?本文帶你掌握入門知識與投資技巧!
靠股票賺錢的人多嗎?投資股票賺錢是真的假的?數據解密投資真相
股票為什麼會漲跌?誰在控制股價?股價機制解析
年化報酬率是什麼?公式與投資案例一次搞懂
關於呢喃貓商學院
呢喃貓商學院成立於 2022 年,核心成員由幾位具有法人投資經歷的幣圈交易員組成,社群重視基礎研究、學習氛圍以風險控制,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
- 連續 3 年獲動區評選台灣區塊鏈《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榜》(2023 年、2024 年、2025 年)
- 2025 年數位時代評選《2025 區塊鏈 30 大人物》
- 加密貨幣類排名第一 Podcast《加密貨幣千萬交易員的呢喃》
加入呢喃貓社群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亦無招攬開戶要約,資訊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