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走出了失落的 30 年? 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突破 1.5% 意味著什麼?

分享給朋友

日本 30 年寬鬆政策的歷史背景

自 1990 年代泡沫經濟崩潰以來,日本經濟陷入長期停滯,被外界稱為「失落的 30 年」。

在這段期間,日本政府與日本銀行( BOJ )為了刺激經濟成長,採取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包括零利率、負利率、量化與質化寬鬆( QQE )、以及收益率曲線控制( YCC )。

關於日本的寬鬆政策細節可以閱讀《日幣貨幣政策與匯率制度 —— 極致寬鬆時代或已終結》。

通膨目標達成與政策轉向 —— 走出「失落 30 年」?

直至 2022 年以後,全球供應鏈緊張、原物料價格上漲,加上日元貶值效應,日本終於迎來明顯的通膨回升。

通膨的明顯回升,為日本貨幣政策帶來重大轉折,日本央行從 2022 年就開始大幅度放寬 YCC 政策的要求。

2024 年,日本正式結束了負利率、YCC、QQE 政策,並開始逐步減少購債規模。

Source:BOJ-關於日本結束負利率、YCC、QQE 決議公告

這代表 BOJ 不再一味追求壓低利率刺激經濟,而是將政策焦點轉向維持金融市場穩定與控制通膨預期。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突破 1.5% 是什麼意思?

2025 年,日本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突破 1.5%,這是自 2012 年以來首見。

殖利率的上升,反映出:

  • 市場對日本經濟復甦與通膨持續的關注;
  • 市場對央行繼續緊縮和財政風險的擔憂;
  • 央行願意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不再強行壓低長天期利率。

這一變化標誌著日本央行政策底層邏輯的轉變——從「無限寬鬆、強力干預」,逐步過渡到「有限干預、恢復市場功能」。

讓利率自然上行,有助於修復因長期低利率而產生的金融市場扭曲,也為央行未來面對經濟衝擊時,重新提供降息與購債的政策空間。

殖利率曲線正常化與經濟復甦

殖利率曲線的正常化,代表不同年期的利率逐步回歸市場供需決定。

短天期利率隨政策調整而上升,長天期利率則反映市場對未來經濟與通膨的預期。

當殖利率曲線由過去的極度平坦甚至倒掛,轉為正斜率,顯示市場預期經濟活動將持續改善,企業與家庭信心提升,同時也可能說明市場對央行持續緊縮的擔憂。

 圖片由呢喃貓團隊製作(數據來源:日本央行 BOJ 公債殖利率查詢頁面

上圖是 2016 年 7 月 1 日的日本公債殖利率曲線圖,顯示了極為平坦的曲線,雖然不是市場機制主導,但仍然暗示央行對經濟增長乏力、通膨低迷的擔憂,進而強化市場對經濟前景的謹慎態度。

圖片由呢喃貓團隊製作(數據來源:日本央行 BOJ 公債殖利率查詢頁面

2025 年 5 月份的日本公債殖利率曲線,殖利率曲線已經正常化。

對日本而言,這是一個久違的正向訊號。過去多年,低利率雖壓低企業融資成本,但也導致資本錯配與銀行利差縮小,金融機構獲利能力受損。

如今,利率正常化有助於恢復銀行獲利,提升金融體系韌性,並促使資本流向更有效率的產業。

極度寬鬆政策的副作用或將逐漸顯現

國債利息支出與財政風險

日本政府債務規模龐大,國債餘額佔 GDP 比例高達 260% 以上,遠高於其他主要發達國家。

過去在低利率甚至負利率環境下,龐大國債帶來的利息支出相對可控,但隨著利率上升,財政壓力將迅速增加。

利息支出快速上升,將迫使政府面臨兩難:要嘛削減其他支出、要嘛提高稅收,否則就只能繼續舉債,陷入債務螺旋。

這種情況一旦被國際評級機構與投資人察覺,將提高日本國債的風險溢價,推升利率,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日本人口老化嚴重,社會保障支出節節攀升,財政空間本就有限。若國債利息支出進一步擠壓預算,將加劇社會矛盾,甚至影響政府施政穩定性。這正是過去長期寬鬆政策所埋下的結構性隱憂。

公債拍賣冷淡與再融資壓力

近期,日本 20 年期公債拍賣的投標覆蓋率已降至 13 年新低,這代表市場對國債需求明顯減弱。

隨著 BOJ 不再積極擴大購債規模,這一趨勢可能持續。國債再融資成本上升,政府發行新債時需支付更高利率,進一步加重財政負擔。

如果未來市場信心進一步下滑,國債利率恐加速上揚,甚至引發「再融資風險」——即政府在到期還本時,難以以合理成本發行新債。這對日本這種高債務國家而言,是極大的潛在風險。

極度寬鬆政策給日、美央行帶來的兩難困境

目前,日本與美國兩大央行同時面臨政策兩難,這都是曾經實施的極度寬鬆貨幣政策帶來的後遺症。

  • 日本央行( BOJ )

過度緊縮可能導致國債市場動盪,甚至引發金融危機;重回寬鬆支撐國債,又失去了政策空間,且削弱央行信譽。

  • 美國聯準會( FED )

Fed 過度寬鬆讓通膨失控,所以遲遲不敢繼續降息;加息打壓通膨又可能會導致經濟硬著陸。


對日本而言,如何在經濟復甦與財政可持續之間取得平衡,將成為未來幾年最艱難的課題。一方面需要維持適度寬鬆,避免經濟復甦腰斬;另一方面又必須防止國債利率失控,導致財政崩潰。

日幣、瑞郎避險貨幣啟示

隨著美日利差縮小,兩國貨幣政策有反向發展趨勢,日幣兑美元中短期可能有升值壓力。

長期看,若 GDP 增速不能保持良好增長,有引發財政可持續性擔憂的風險,從而影響日幣穩定性。

由於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短期面臨關稅戰的不確定性,長期還面臨著特里芬難題

所以日幣兑美元長期匯率走向不確定性較高。

瑞郎和日幣都是全球公認的避險貨幣,瑞士政府嚴守財政紀律,實施「債務剎車」機制,確保財政穩健。因此,瑞郎在多元化配置時,十分值得關注。

項目瑞士(2024年底)日本(2024年底)
國債佔 GDP 比重37.9%236.7%
國債利息支出佔GDP比重約 0.8%~1.2%(近年估算)約 1.5%~2%(近年估算)
實際 GDP 增速1.3%(年度同比增長)0.1%(年度同比增長)
經常賬戶順差/逆差順差(佔 GPD 5%順差( 佔GDP 4.7%
其他特徵人均 GDP 高、經濟競爭力強、稅制有競爭力、勞動力市場穩定、通膨低、央行政策靈活,受歐洲整體經濟影響較大人口老齡化、稅務負擔重、央行資產負債表龐大、央行政策空間受限、受全球經濟及能源進口影響大

瑞士央行主要持有外匯資產與黃金,極少直接持有本國國債,本幣幣值一直較為堅挺,且升值壓力時不時就會有,過去甚至為了阻止法郎升值而實施負利率政策。

這些因素使得瑞士法郎在全球金融市場動盪時,成為資金避風港。

但需要注意的是,2008 年後瑞士政府頻繁干預瑞郎匯率,防止瑞郎過度升值,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風險。

結語

日本正處於「失落30年」後的關鍵轉折,通膨達標與殖利率正常化雖標誌經濟復甦,但高債務與政策轉向風險並存。

若利率攀升過快,可能觸發財政危機;被迫轉向,重回寬鬆則可能又陷入「低利率→結構僵化→債務加劇」的惡性循環。

未來日本經濟和財政健康狀況是政策成效的試金石,亦是全球高債務經濟體的風險預警。

【呢喃貓精選文章】

【2025 加密貨幣入門】0 到 100 全攻略,一次搞懂 7 大必學重點!
2025 台灣虛擬貨幣交易所排名 Top 5|合法平台比較+安全性分析
Fed 利率是什麼?5分鐘掌握投資利器
Fed 利率如何影響日常生活? 貸款、存款與投資一次解析
Fed 升息還是降息?歷史案例揭示全球經濟的劇烈變化
升息一碼是多少?升息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關於呢喃貓商學院

呢喃貓商學院成立於 2022 年,核心成員由幾位具有法人投資經歷的幣圈交易員組成,社群重視基礎研究、學習氛圍以風險控制,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

加入呢喃貓社群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亦無招攬開戶要約,資訊僅供讀者參考

分享給朋友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