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如何看美債拍賣數據(下):美債拍賣數據如何分析?美債末日論將成真?

2025 年 4 月,美債市場經歷了一輪劇烈波動。社群媒體和財經自媒體上,「美債風暴」、「美國信用崩塌」、「各國集體拋售美債」之類的標題層出不窮,吸引了無數關注。
但當我們拋開情緒,回到數據和邏輯本身,會發現事實遠比標題黨描述的要理性和複雜。本文將通過分析美國財政部國債拍賣結果公告,以深入講解美債市場的真實狀態,幫助大家建立科學的分析框架,做出獨立判斷。
如何看懂美國國債拍賣公告?拆解三個重點數據
美國財政部每次發行國債後,都會發布詳細的拍賣結果公告。這是了解美債市場供需、流動性和國際信心的第一手權威數據。
歷史拍賣結果公告和即將進行的拍賣公告可以在官網 Previous Announcements and Results 頁面查看。
筆者以 2025 年 4 月 10 日的 29 年 10 個月期的美國國債拍賣結果公告為例。
中文名稱 | 英文名稱 | 說明 |
債券類型和期限 | Term and Type of Security | 債券的期限及類型,如“29 年 10 個月期國債” |
唯一識別代碼 | CUSIP | 債券的唯一編號,便於追蹤和交易,為了增加流通,同一編碼債券可能再次發行 |
系列名稱 | Series | 通常以到期年月命名,如“2055 年 2 月”系列 |
票面利率 | Interest Rate | 債券每年支付的固定利息比例 |
最高中標收益率 | High Yield | 所有中標者會獲得的實際年化收益率,比票面收益率高或低的部分會折算到債券價格中 |
按最高利率分配比例 | Allotted at High | 以最高中標利率分配的債券比例 |
最低中標收益率 | Low Yield | 所有中標投標中報出的最低收益率,即中標投標中的最高出價 |
以上資訊中,想要分析此次拍賣的美債供需和流動性,主要需要關注的是最高中標收益率、以最高價分配比例。
Tail(尾差)和 Stop Through(利率穿透)
最高中標收益率(High Yield),也稱為中標利率(Stop-out Rate),是當次國債拍賣中,中標者實際獲得的最高利率。 這個數字需與拍賣前的市場定價參考,也就是 WI 收益率(When-Issued Yield)進行比較,WI 收益率反映的是市場對該期國債的預期利率水準。
- 尾差 Tail:當 High Yield 高於 WI Yield,表示實際中標利率高於市場預期,反映投標需求疲弱,拍賣結果不如預期。
- 利率穿透 Stop Through:當 High Yield 低於 WI Yield,表示實際中標利率低於市場預期,反映投標需求強勁,市場積極搶券。
2025 年 4 月 10 日這次的 30 年期(29 年 10 個月期)國債拍賣有 2.7 個基點(即 0.027 %)的 Stop Through。
在經過 3 天的國債拋售潮後,一級市場拍賣仍然需求強勁,代表了拋售並不是來自一級市場參與方,後面我們會進一步分析。
WI Yield 是一個普通投資者較難接觸到的數據,通常是機構付費獲取,費用較高。但下面我們會介紹一些從拍賣公告中直接可以獲取的,用以觀察國債一級市場流動性的數據。
按最高利率分配比例(Allotted at High)
這個 9.47 % 表示有多少最終中標的投標是在最高中標收益率(High Yield)這一檔成交的。由於債券利率價格相反關係,出價利率越高,說明出價越保守。
如果這個比例很高,說明大量投資者出價較為保守,需求相對一般;比例很低,說明競爭激烈,需求旺盛。
9.47 % 顯著低於平均水準,最高利率的低配售比進一步顯示了此次國債拍賣的強勁需求,在國債價格跳水後,一級市場出現了抄底搶購的現象
解讀美債拍賣結果:投標倍數、國際買盤與市場需求指標
拍賣結果部分的參與主體已經在國債拍賣參與者部分詳細介紹。關於各類主體的投標中標占比還有註釋部分的投標覆蓋率(Bid-to-Cover Ratio):
投標覆蓋率(Bid-to-Cover Ratio)
- 定義:投標總金額與實際發行金額的比率,是衡量拍賣需求強弱的核心指標。
- 計算方式:投標總金額 ÷ 中標金額。
- 解讀:倍數越高,說明市場對本期國債需求越旺盛,流動性越好。
上圖為所有類型國債的投標倍數均值走勢,2025 年 4 月 10 日 30 年期國債拍賣投標倍數為 2.43,並沒有顯著偏離歷史均值。
美債拋售期間及後續的國債拍賣數據,均反映了國債一級市場良好的需求,如 4 月 29 日 42 天短債拍賣,投標倍數高達 3.14。
間接投標人中標占比
- 定義:間接投標人(外國央行和國際機構投資者)中標占比,是指在競爭性投標中,間接投標人實際中標金額占競爭性投標總中標金額的比例。
- 解讀:占比越高,說明國際投資者需求強勁。
在 2025 年 4 月 10 日 30 年期國債拍賣中,間接投標人中標占比 61.8 %,國際需求良好。我們也同時觀察了此時間前後的其他期限的美債拍賣數據,比如 5 月 5 日舉行的 3 年期國債的拍賣,間接投標人中標占比達 71 %)。
以上數據均顯示了國際投資人的需求良好,粉碎了國債拋售潮中國際買家撤離的謠言。
非一級交易商中標占比
- 定義:非一級交易商(Dealers)在拍賣中認購的比例。
- 解讀:占比越低,說明一級交易商外其他投資者興趣較低,經銷商被動承接更多比例,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占比高則說明市場需求良好。
此次拍賣非經銷商中標比例達到了 87.7 %,高於 85.4 % 的平均水準,反應出非一級經銷商參與者的良好需求。
我們還觀察了 4 月初國債拋售潮期間及後續拍賣的相關數據,均顯示了一級市場上非經銷商參與者的穩定需求,如 4 月 27 日的 7 年期國債拍賣非經銷商中標比例高達 84.7 %。
美債市場應如何理性看待?數據驅動的獨立思考
真正的信用危機是極其罕見且長週期的事件,通常需要經濟、財政、地緣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國際買家對美債的減持是非常緩慢的結構性趨勢,就像中國近十年的做法一樣,很難出現所謂「集體砸盤」或「信用崩塌」的極端局面。
美債數據分析框架的構建
面對「美債末日論」等噪音,投資者最需要的是建立一套數據驅動的分析框架:
關注官方拍賣數據
如投標倍數、間接投標者中標占比等,觀察市場需求和信心。
結合美國財政部國際資本流動數據
透過美國財政部國際資本流動即 TIC(Treasury International Capital)可以觀察國際資本流向,輔助判斷長期趨勢。如跨境金融流動的 TIC 數據月報和各國美債持倉年報。
理解市場結構
如基差交易、回購市場對價格波動的影響,避免將短期技術性調整誤讀為信用危機。
美國國債的短期波動與長期定位
短期波動:來自流動性與技術交易
美債短線漲跌往往是內部市場結構和流動性因素的結果,例如回購利率波動、縮表導致資金吃緊,或基差交易被動平倉。
真正的「信用危機」需要更深層次的經濟和政策變動,目前並無跡象顯示美國國債體系面臨系統性風險。
長期價值:核心資產地位未變
即使部分國家分散外匯儲備、調降美債比重,但這種變化極為緩慢,符合全球資產配置多元化的長期趨勢。
美債仍是流動性最佳、信用等級最高的全球資產。短期內的市場波動,並不改變其全球金融體系核心資產的地位。
結語:理性面對美債市場波動,遠離情緒化炒作
從美債二級市場的拋售潮及隨後的美債拍賣數據來看,短期美債市場依然展現出穩定且強勁的國際需求,並未出現所謂「美債國際信用崩塌」的跡象。
美債作為全球資產定價的基石,其動盪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當內部流動性危機出現時,聯邦儲備系統總會及時出手托底,這也是國際投資者能夠持續對美債保持信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做出獨立、理性的判斷,投資者應學會解讀美債拍賣公告和 TIC(國際資本流動)數據,深入理解基差交易、回購市場等微觀機制,從而遠離市場恐慌與誤導。
美債市場的波動,實際上是全球金融體系的縮影。唯有堅持理性分析與數據驅動,才能在市場風暴中保持清醒,把握真正的投資機會。
【呢喃貓精選文章】
【2025 加密貨幣入門】0 到 100 全攻略,一次搞懂 7 大必學重點!
2025 台灣虛擬貨幣交易所排名 Top 5|合法平台比較+安全性分析
Fed 利率是什麼?5分鐘掌握投資利器
Fed 利率如何影響日常生活? 貸款、存款與投資一次解析
Fed 升息還是降息?歷史案例揭示全球經濟的劇烈變化
升息一碼是多少?升息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關於呢喃貓商學院
呢喃貓商學院成立於 2022 年,核心成員由幾位具有法人投資經歷的幣圈交易員組成,社群重視基礎研究、學習氛圍以風險控制,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
- 連續 3 年獲動區評選台灣區塊鏈《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榜》(2023 年、2024 年、2025 年)
- 2025 年數位時代評選《2025 區塊鏈 30 大人物》
- 加密貨幣類排名第一 Podcast《加密貨幣千萬交易員的呢喃》
加入呢喃貓社群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亦無招攬開戶要約,資訊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