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是什麼?為何通膨正在默默偷走你的錢?

早餐店的蛋餅悄悄漲價,房價更是高不可攀,這背後藏著一個悄悄偷走你錢的隱形小偷 —— 通貨膨脹。
為何央行既需要它,還要打壓它呢?本文將帶你深入淺出認識通貨膨脹的定義、類型、成因、衡量方式,以及它對民眾生活的實際影響。
通貨膨脹是什麼?
通貨膨脹( Inflation )指的是一段期間內,整體物價水準持續且明顯上漲,導致貨幣購買力下降的現象。簡單來說,就是同樣的錢,能買到的東西變少了。
舉個例子,二十年前 50 元新臺幣可以買兩份便當,現在卻一份都不只 100 元。這就是通貨膨脹讓貨幣購買力縮水的真實體現。
通貨膨脹反應的是普遍的物價上漲
一種東西漲價,並不代表所有東西都在漲價,所以不能說這就是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看所有東西的價格平均起來漲了多少,是把很多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按比例加在一起計算的。
所以,就算白菜漲了一倍,也不能說通膨率就是 100%。
通貨膨脹的類型
類型 | 定義 | 特徵 | 例子 |
需求拉動型通膨 | 當總體市場需求超過供給,導致物價普遍上漲 | 太多的錢追逐太少的商品 | 經濟景氣、政府擴張性財政政策、消費信心高漲 |
成本推動型通膨 | 當生產成本(如原物料、工資等)上升,企業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導致物價上漲 | 成本上升→企業調價→物價上升 | 油價飆升、工資普遍調漲、原材料短缺 |
結構性通膨 | 由於經濟結構問題(如產業效率低落、勞動市場僵化),導致特定商品長期供不應求,推升價格 | 部分產業長期供應不足,價格持續上升 | 農產品供應鏈瓶頸、產業轉型遲緩 |
貨幣型通膨 | 貨幣供應量過度增加,超過經濟成長所需,導致物價上漲 | 貨幣發行過多,「錢變薄」 | 央行大幅印鈔、量化寬鬆政策 |
如何衡量通貨膨脹?解密通貨膨脹的三大關鍵指標
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
CPI 是最常用來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它追蹤一籃子民生必需品(如食物、衣著、居住、交通等)的價格變化。
CPI 年增率,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通貨膨脹率」。例如,CPI 年增率為 2 %,代表整體物價比去年同期上漲 2 %。
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 )
PPI 反映生產端(製造商、批發商)銷售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動,常被視為 CPI 的先行指標。若 PPI 持續上漲,通常預示未來 CPI 也會跟著上升。
國內生產毛額平減指數( GDP Deflator )
國內生產毛額平減指數(GDP Deflator)衡量一國所有新生產商品與服務的價格變動,涵蓋範圍比CPI更廣,能更全面反映經濟體的通貨膨脹狀況。
不過,由於GDP平減指數公布頻率較低且數據滯後,金融市場和央行在觀察通膨時,通常更關注CPI、PPI以及(以美國為例)PCE 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 等指標的變化。
台灣 CPI 查詢網站
台灣的 CPI 則由行政院主計總處負責統計與發布,同樣每個月更新,民眾可以隨時查詢。台灣 CPI 則可以到【行政院主計總處物價指數專區】查詢。
美國的核心 PCE 的特殊地位
在 CPI 和 PCE 之間,美國聯準會選擇了核心 PCE 增率作為通膨目標的參考,該數據可以直接在美國經濟分析局 BEA 官網查看。
在聯準會與通膨抗爭兩年多來,截止 2025 年 4 月,美國核心 PCE 增率仍然有 2.5%( 目標 2% ),顯示出一定的通膨黏性。
關於美國對通膨目標的設定細節,可以查看 Fed 官網關於 PCE 目標設定的相關解釋和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關於聯準會通膨目標的演變的文章。
高通膨的影響:為何我們需要關注通貨膨脹的變化?
侵蝕購買力
通貨膨脹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讓我們手中的錢變薄了。當物價上漲,薪水若沒同步增加,實質購買力下降,生活品質也可能受影響。
財富重分配
高通貨膨脹對不同群體的影響不一。固定收入者(如上班族、退休族)受損最大,因為收入沒跟上物價漲幅。反之,債務人受惠,因為未來償還的錢實質價值降低;而債權人(如存款族)則會受損。
增加經濟不確定性
高度波動的通貨膨脹會讓企業和個人難以規劃未來,投資意願降低,影響整體經濟穩定。
扭曲資源配置
當通貨膨脹嚴重時,民眾可能傾向將資金投入保值資產(如黃金、房地產),而不是生產性投資,導致資源分配不均。
上圖為美國 1970 年代大滯脹時期的黃金價格走勢(上半部分)和核心 CPI 走勢(下半部分),滯脹的經濟環境下,黃金從 70 年代初的 40多美金一盎司漲到了70年代末最高 800 多美金一盎司。
社會壓力與不安
嚴重通貨膨脹會引發民怨,甚至造成社會動盪。歷史上多次惡性通貨膨脹事件,都伴隨著社會不安與經濟危機。
溫和通貨膨脹 vs. 惡性通貨膨脹
溫和通貨膨脹 —— 經濟增長的催化劑
事實上,並非所有通貨膨脹都是壞事。
溫和且穩定的通貨膨脹(年增率約 2% ~ 3%)有助於促進消費與投資,推動經濟成長。消費者會傾向及時消費,企業也會因預期產品價格上升而投資擴張。
經濟增長需要溫和的通膨助推,當通膨是溫和且健康的時候,人們的工資增長水平是可以超過通膨的。這時通膨雖然侵蝕了你存款的購買力,但卻增加了你的收入。
這也是央行為什麼既需要通膨,還要打壓它的原因,各國央行普遍把通膨率設定在 2%,超過這個數值過多就要調整貨幣政策( 如加息、量化緊縮 )以壓制通膨,低於太多就會降息、量化寬鬆。
為了刺激經濟,增加通膨,日本曾採取了負利率、殖利率曲線控制( YCC ) 等非常規貨幣政策。
【延伸閱讀】
日本央行關於 2% 通膨率的政策目標公告
聯儲理事會關於聯準會設定 2%通膨目標的解釋
惡性通貨膨脹的災難性影響
當通貨膨脹失控,演變為「惡性通貨膨脹」( Hyperinflation ),物價以極快速度飛漲(如每月上漲 50 % 以上),貨幣迅速貶值,民眾對本國貨幣失去信心,可能轉而使用外幣或以物易物。
歷史上德國的威瑪共和國、辛巴威等國都曾因惡性通貨膨脹導致經濟崩潰與社會動盪。
結語:正確認識通貨膨脹,掌握財富的脈動
通貨膨脹是一把雙面刃,適度時能潤滑經濟運作,失控時卻會侵蝕財富、引發不安。所以各國央行對其既愛又恨。
但就個人而言,其實投資也是對抗通膨的過程,剛學習投資的人,通常都會把第一個目標設定為收益率跑贏通膨率。全面了解通膨,有助於我們做出更加理智的投資決策。
【呢喃貓精選文章】
【2025 加密貨幣入門】0 到 100 全攻略,一次搞懂 7 大必學重點!
2025 台灣虛擬貨幣交易所排名 Top 5|合法平台比較+安全性分析
Fed 利率是什麼?5分鐘掌握投資利器
Fed 利率如何影響日常生活? 貸款、存款與投資一次解析
Fed 升息還是降息?歷史案例揭示全球經濟的劇烈變化
升息一碼是多少?升息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關於呢喃貓商學院
呢喃貓商學院成立於 2022 年,核心成員由幾位具有法人投資經歷的幣圈交易員組成,社群重視基礎研究、學習氛圍以風險控制,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
- 連續 3 年獲動區評選台灣區塊鏈《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榜》(2023 年、2024 年、2025 年)
- 2025 年數位時代評選《2025 區塊鏈 30 大人物》
- 加密貨幣類排名第一 Podcast《加密貨幣千萬交易員的呢喃》
加入呢喃貓社群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亦無招攬開戶要約,資訊僅供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