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時代來臨,銀行不給利息還要你掏錢!

分享給朋友

負利率政策顛覆了人們對金錢的傳統認知——把錢存在銀行,不僅沒有利息,還可能需要支付費用

金融角度來講,負利率是降息政策的極端延伸,本文將討論各國央行選擇這一非常規手段的原因和對經濟與個人財富的影響。

負利率是什麼?傳統利率 vs 負利率

在金融世界中,利率是借貸資金的成本,對於銀行存款人來說就是收益。

通常,當你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錢時,必須支付一定比例的利息,而你將錢存在銀行,則會收取一定的利息。

例如,若你以年利率 2% 借了 100 美元,一年後需償還銀行 102 美元;存款同理,只是改由銀行支付利息給存款人。

然而,當利率跌破 0% 時,就產生了所謂的負利率。這代表借款人不僅不用支付利息,甚至還能獲得銀行的「回饋」——也就是說,銀行會支付你利息。反之,你去存款時,需要向銀行支付「保管費」。

現實中,這種負利率通常是指央行對商業銀行的超額準備金收取的,一般不會傳導到普通儲戶和借款人,但也有例外。

  • 案例:丹麥 Jyske Bank 在 2019 年推出了 10 年期 -0.5% 固定利率房貸。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負利率貸款扣減各種費用後,實際還款額大部分時候還是略高於本金的,但總體還款額還是遠低於正利率貸款的。

負利率時代來臨,銀行不給利息還要你掏錢!

首次負利率的嘗試

負利率是一項非常新穎且非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瑞典央行(Riksbank)在 2009 年 7 月首次將隔夜存款利率降至 -0.25%。

隨後,歐洲中央銀行(ECB)於 2014 年 6 月將存款利率降至 -0.1%。日本與其他歐洲國家也陸續實施負利率政策。

2017 年,全球約有 9.5 兆美元的政府債券出現負利率。

負利率政策的動機:防止通縮、促進貨幣貶值、刺激經濟

歐洲央行(ECB):防止通縮、刺激經濟復甦

歐洲央行推行負利率政策,主要是因為歐元區長期面臨低通膨甚至通縮壓力,經濟增長乏力。

為了防止經濟陷入通縮螺旋、促使銀行增加放款、企業與民眾願意消費與投資,歐洲央行選擇將存款利率降至負值,希望透過負利率刺激資金流動,帶動經濟復甦。

瑞典央行(Riksbank):對抗通縮、維持通膨目標

瑞典央行成為全球首個實施負利率的央行,其主要動機是為了對抗持續的通縮壓力。由於物價長期下跌,瑞典央行希望藉由負利率政策,推動通膨回升至官方目標水準,並維持經濟穩定成長。

瑞士央行(SNB):防止貨幣過度升值

瑞士央行實施負利率,最重要的考量是防止瑞士法郎因避險需求而過度升值。由於歐洲金融市場動盪,資金大量湧入瑞士,推高法郎匯率,影響出口競爭力。負利率政策有助於降低法郎吸引力,穩定匯率,保護本國經濟。

日本央行(BOJ):促進通膨、刺激內需、防止貨幣過度升值

日本長期受到通縮困擾,經濟增長緩慢。2011 年日幣兑美元升值到接近 75 日幣兌換 1 美元,是歷史最強日幣,大大影響了出口競爭力和金融穩定。

日本央行採取負利率,目的是促使銀行增加放款,帶動企業投資與民眾消費,進而推動通膨回升,促進日幣貶值,擺脫通縮陰影。

負利率時代來臨,銀行不給利息還要你掏錢!

負利率如何對經濟產生影響

負利率刺激經濟成長的原理

負利率的設計初衷,是希望透過「懲罰」儲蓄、鼓勵消費與投資。當銀行將資金存放於央行需支付利息時,會傾向將資金貸出。進一步地,若銀行將負利率轉嫁給存戶,存戶也會傾向將資金投入消費或投資市場,而非繼續儲蓄。

貨幣貶值與出口競爭力

另一個實施負利率的重要原因,是促使貨幣貶值。當歐洲債券的收益率變成負值,外國投資人會減少對歐元資產的需求,導致歐元貶值。貨幣貶值有助於提升出口競爭力,刺激外需,進而帶動經濟成長。

負利率的風險與副作用

銀行放貸意願下降

負利率雖然理論上能刺激放貸,但若銀行因利潤受損而縮手,反而可能導致信貸供給萎縮,與政策目標背道而馳。

存戶提領現金風險

當負利率傳導至普通儲蓄時,銀行對存款徵收負利率時,存戶可能選擇大量提領現金,自己保管,導致銀行體系資金流失,甚至引發擠兌風險。

投資泡沫與資產價格扭曲

負利率時期,資金流入房地產、股票等高風險資產,有可能推高資產價格,產生泡沫,進一步增加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

負利率時代來臨,銀行不給利息還要你掏錢!

負利率常與其他非常規政策工具並用

負利率政策本質上屬於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手段,是央行在傳統降息空間已經用盡時,為了進一步刺激經濟所採取的非常規措施。

實務上,負利率往往不會單獨實施,而是與其他非傳統貨幣政策工具協同運作,以加強政策效果。常見的搭配措施包括:

  • 量化寬鬆(QE, Quantitative Easing)

央行大規模購買政府或企業債券,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壓低長期利率,鼓勵投資與消費。

  • 殖利率曲線控制(YCC, Yield Curve Control)

央行直接設定特定年期公債殖利率的目標水準,透過無限量購債來維持利率穩定,進一步影響整體融資成本。

這些政策工具彼此配合,目的都是降低市場利率、增加資金供應、促進貸款流動,最終推動經濟成長與通膨回升。

負利率的總結與展望

負利率政策看似違反直覺,但已被歐洲、日本等多國央行嘗試過。

當歐元區 2015 年 3 月通膨率跌至 -0.5%,歐洲政策制定者承諾「不惜一切代價」避免通縮螺旋。

然而,負利率政策雖帶來短期刺激,卻也伴隨許多潛在風險與副作用,例如銀行獲利能力下滑、資產泡沫與金融市場扭曲等。

因此,負利率並非萬靈丹,需搭配其他財政與結構性改革措施,才能真正帶動經濟復甦。

【呢喃貓精選文章】

【2025 加密貨幣入門】0 到 100 全攻略,一次搞懂 7 大必學重點!
2025 台灣虛擬貨幣交易所排名 Top 5|合法平台比較+安全性分析
Fed 利率是什麼?5分鐘掌握投資利器
Fed 利率如何影響日常生活? 貸款、存款與投資一次解析
Fed 升息還是降息?歷史案例揭示全球經濟的劇烈變化
升息一碼是多少?升息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關於呢喃貓商學院

呢喃貓商學院成立於 2022 年,核心成員由幾位具有法人投資經歷的幣圈交易員組成,社群重視基礎研究、學習氛圍以風險控制,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

加入呢喃貓社群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亦無招攬開戶要約,資訊僅供讀者參考

分享給朋友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