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是什麼?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到凱因斯主義

市場經濟一直是現代社會運作的核心,而亞當斯密提出的「看不見的手」理論,更深刻影響了全球經濟體系。然而,1929 年的大蕭條卻讓這套理論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進而催生了凱因斯主義的崛起。
市場經濟中「看不見的手」的概念
市場經濟的基本概念
市場經濟是一種以市場機制為主導的經濟體系。
在這種體系中,商品與服務的價格由供需關係決定,資源分配則依賴於市場參與者的自主選擇。消費者和生產者根據自身利益做出購買與生產決策,市場經濟因此顯得高度靈活且充滿活力。
亞當斯密與看不見的手
亞當斯密於 1776 年出版的《國富論》中,首次提出了「看不見的手」這一著名比喻。
他認為,當每個人追求自身利益時,彷彿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引導,讓社會資源自然而然地流向最有效率的用途,最終達成整體社會的最大福祉。
這個觀念徹底改變了人們對市場經濟的理解,強調個人自由與市場自發秩序的重要性。
美國信仰市場經濟會自我調節的黃金時代
美國在自由市場經濟下的騰飛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是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40 多年間,美國 GDP 增長了 7 倍。自由放任的市場理念和「看不見的手」理論在當時成為主流,推動了美國從農業社會向工業強國的轉變。
對市場的自我調節能力的信任
當時的主流觀點認為,只要讓市場自由運作,個人自利行為便能自動帶來社會整體利益,政府應該盡量減少干預。
這種自由放任的思想,深植於美國經濟政策之中。
舉例來說,一家麵包店為了吸引顧客,會選用更優質的原料並調整價格。雖然這個決定出於自利動機,卻讓消費者能以合理價格享用到更美味的麵包。
五金行預測園藝工具需求,提前與供應商協調,每個環節都在追求自身利益,卻推動了整個市場經濟的運作。
這樣的連鎖反應,正是看不見的手無形中協調資源分配的最佳證明。
大蕭條:市場經濟的自我調節機制失靈
1929 年大蕭條的衝擊
1929 年美國股市崩盤後,全球經濟陷入長期低迷,失業率飆升、企業倒閉、消費萎縮。
原本被奉為圭臬的市場經濟與「看不見的手」,卻未能自動調節經濟、帶領復甦,反而讓危機持續惡化。這一現實讓經濟學家與政策制定者開始質疑,市場經濟是否真的能完全依靠自利行為實現社會福祉。
市場經濟失靈的教訓
大蕭條期間,市場經濟的自我調節機制失靈,導致大規模失業與社會動盪。
許多美國民眾對政府長期以來的自由放任政策產生不滿,認為單靠看不見的手已無法解決嚴重的經濟問題。
這一時期成為市場經濟歷史上的重要轉捩點。
凱因斯主義的興起:市場經濟的新方向
凱因斯對市場經濟主張
面對市場經濟的困境,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全新理論。
他認為,單靠市場經濟與看不見的手,無法有效解決大規模失業與經濟衰退。
凱因斯主張政府應積極干預市場經濟,透過公共投資與財政政策刺激總需求,協助經濟復甦。
美國新政與市場經濟的調整
在凱因斯思想影響下,美國總統羅斯福推動「新政(New Deal)」,大規模增加政府支出、興建公共工程、加強金融監管。
金門大橋(Golden Gate Bridge)是羅斯福新政時期的著名基建項目,各種重大基建的投入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緩解了大蕭條帶來的衝擊。
新政各項措施標誌著美國政府開始主動介入市場經濟,嘗試矯正看不見的手難以處理的問題。全球許多國家也紛紛仿效,市場經濟與政府干預並存的新時代由此展開。
現代貨幣理論與凱因斯主義:政府角色的演變
凱因斯主義和現代貨幣理論( MMT )都主張政府應在市場經濟中發揮積極作用,但兩者對政府支出的看法其實很不一樣。
- 凱因斯主義
強調政府支出刺激經濟在經濟景氣好時要節制、景氣壞時要加碼。逆週期干預的做法既維持了市場經濟的活力,也讓政府干預有節制。
- 現代貨幣理論
更進一步的,在國家擁有主權貨幣的前提下,只要市場經濟還沒達到充分就業,政府就能透過各種支出來刺激經濟成長,不用太擔心赤字。只有當市場經濟出現明顯通膨時,才需要考慮減少支出。
美國與日本:政府支出在市場經濟中的誇張角色
美國在 2008 年金融危機後,美國政府和聯準會一起大力推動量化寬鬆和大規模財政刺激,2020年疫情期間更是多次推出巨額紓困方案,讓美國國債一路攀升。
政府支出在市場經濟中的影響力大增,許多人對「政府出手救市」已經習以為常。
日本則是另一個明顯例子。自從 1990 年代泡沫經濟破裂後,日本政府長期依靠大規模公共建設和赤字支出來維持市場經濟的運作。
即使經濟成長有限,日本政府支出和國債卻越來越多,甚至超過了GDP的兩倍。
這樣做雖然短期內穩定了經濟,但也讓市場自我調節的功能變弱,長遠來看可能帶來財政和經濟的隱憂。
結語:平衡市場經濟的自我調節與財政刺激的挑戰
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至今仍是市場經濟最重要的理論支柱之一。它提醒我們,個人追求利益時,整體社會往往也能從中受益。
然而,大蕭條的歷史教訓讓我們明白,市場經濟的「看不見的手」也會出現失靈的情況,市場經濟需要政府適度干預與監督。
然而,美國和日本的經驗也提醒我們,現代市場經濟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在市場力量和財政干預之間找到平衡點。只有這樣,才能既發揮市場經濟的效率,又避免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帶來的風險,讓整個社會走向更穩定和公平的未來。
關於呢喃貓商學院
呢喃貓商學院成立於 2022 年,團隊由「傳統金融機構從業者」與「區塊鏈領域研究專家」雙軌組成,社群重視基礎研究、學習氛圍以風險控制,做出更好的決策。
- 連續 3 年獲動區評選台灣區塊鏈《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榜》(2022 年、2023 年、2024 年)
- 2024 年數位時代評選《2025 區塊鏈 30 大人物》
- 加密貨幣類排名第一 Podcast《加密貨幣千萬交易員的呢喃》
加入呢喃貓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