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是什麼?央行如何調控經濟與物價

中央銀行為一國金融體系的核心機構,肩負著穩定物價、促進經濟成長與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的重任。央行的政策制定與操作不僅深刻影響著國內經濟,也在國際金融體系中扮演關鍵角色。
本文將全面分析央行的基本職能,剖析其利率政策、貨幣供給調控及匯率干預等。
央行是什麼?核心職能與角色介紹
中央銀行(Central Bank),簡稱「央行」,是國家或貨幣聯盟的金融管理核心機構,在台灣,央行隸屬於行政院。
央行並不直接提供存款或貸款等金融服務,而是負責穩定物價、調節經濟成長與應對金融危機的關鍵力量。
資料來源:公職王
央行利率政策與調整機制解析
央行主要透過調整基準利率影響經濟。台灣央行的基準利率包括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與短期融通利率。
根據央行官網資料,2024年3月22日至撰稿當下 (2025年10月)的重貼現率為2%,擔保放款融通利率為2.375%,短期融通利率為4.25%。這些利率的調整,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的放款與存款利率,進而影響整體經濟。
補充說明:
- 重貼現率:是央行對商業銀行的一種短期借款利率。當商業銀行資金不足,需要向央行借款來調度資金時,會將其收到的商業票據向央行進行「重貼現」(即用來換取現金)的行為,而央行收取的利率即為重貼現率。
- 擔保放款融通利率:是央行對銀行提供擔保資金貸款的利率。當銀行需要資金且有符合央行規定的擔保品(如國債或高品質資產)作為抵押時,可以向央行申請擔保放款,央行會依此利率收取利息。
- 短期融通利率:為央行提供給銀行的短期資金貸款利率,旨在應對短期資金周轉需求。這類利率一般高於重貼現率和擔保放款利率,作為銀行資金緊急調度的最後手段。
央行貨幣政策如何影響經濟?
央行貨幣政策會透過三種主要途徑來影響經濟活動,分別是利率、信貸以及經濟成長與物價變動。,以下將通過表格來進一步解釋:
| 影響項目 | 央行降息(寬鬆政策) | 央行升息(緊縮政策) |
| 銀行存放款利率 | 存款利率下降,放款利率下降 | 存款利率上升,放款利率上升 |
| 房貸利率 | 房貸利率下降,房市可能升溫 | 房貸利率上升,房市可能降溫 |
| 股市 | 股市可能上漲(融資成本降低) | 股市可能下跌(融資成本上升) |
| 匯率 | 貨幣貶值(出口競爭力提升) | 貨幣升值(進口變便宜) |
| 經濟成長與物價 | 經濟成長加快,可能導致通膨 | 經濟成長放緩,壓抑物價 |
央行干預匯率的原因與方式
央行干預匯率的主要原因在於維持匯率穩定,避免過度波動對出口產業造成衝擊。當新台幣升值過快,央行可能會在外匯市場上拋售新台幣、買進美元,以抑制升值壓力,此舉同時增加外匯存底。這種「阻升不阻貶」的策略,旨在保護台灣出口導向的經濟結構。
資料來源:臺大經濟系
央行通膨預測與物價穩定目標
物價穩定是央行的首要目標。台灣央行雖未明確設定通膨目標數值,但實務上以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參考指標。央行的利率政策除了重視實際通膨外,也重視通膨預測。透過管理市場對未來物價的預期,央行能更有效地穩定物價。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期刊
央行存款準備金率與貨幣供給的關係
存款準備金率是央行調控貨幣供給的重要工具,指商業銀行的存款中不能用於放貸的部分的比例。
為保障存款人的利益,銀行機構不能將民眾的存款全部用於發放貸款等金融投資,必須保留部分的資金,存放在銀行內(如美國)或存在中央銀行(如臺灣),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這部分的存款就叫做存款準備金。
而存款準備金與存款總額的比例,即是存款準備金率。當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商業銀行可貸資金增加,市場貨幣供給上升,相反的則收縮。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央行聲明與市場預期的互動影響
現代央行極度重視與市場的溝通。央行透過新聞稿、理監事會議紀錄與官員談話,引導市場預期。像是美國聯準會的「點陣圖」與經濟預測摘要(SEP),已成為市場判斷利率走向的重要依據。台灣央行也能透過定期記者會與報告,闡釋政策立場,降低市場不確定性。
央行負利率政策的背景與影響
負利率政策是指中央銀行將利率降至零以下,使得商業銀行存放在央行的資金需要支付費用,而非獲得利息。
簡單來說,就是「把錢放在央行要倒貼錢」。
為什麼要實施負利率?
央行實施負利率的主要目的包括:
- 刺激經濟:逼迫銀行將資金貸放出去,而非囤積在央行
- 對抗通縮:鼓勵消費與投資,提振物價
- 壓低匯率:使本國貨幣貶值,提升出口競爭力
日本央行的負利率實踐
日本央行自2016年起實施負利率 將部分超額準備金利率降至 -0.1%,旨在對抗通縮、刺激經濟與壓低日圓匯率。
2024 年日本結束負利率的影響
2024 年 3 月,日本央行結束長達 8 年的負利率政策,造成以下影響:
- 存款利率提高
過去日銀實施負利率政策時,金融機構存款利率幾乎是0,取消負利率後,預期金融機構將調升儲蓄存款利率,提升民眾將資金存入銀行的慾望。
- 房貸利率上升
超過70%的日本房貸戶採浮動利率,央行基準利率調升會直接推高房貸浮動利率,民眾的房貸每月支出可能增加。
- 企業貸款成本提高
企業貸款利率隨基準利率上升而提高,可能影響部分企業的融資成本與營運壓力,但日銀表示將維持寬鬆金融環境並謹慎對待升息節奏。
- 日圓匯率升值機率提升
結束負利率使日圓升值機率增加,尤其是在美國聯準會停止升息、利差縮小的情況下,可能導致日圓對美元走強。
- 對赴日旅遊成本影響有限
日圓升值幅度若不大,對旅遊成本影響較小,但若升值顯著,短期內可能略微抑制旅遊需求。
資料來源:中央通訊社
總結
中央銀行是現代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柱,其職能涵蓋貨幣政策、金融穩定、外匯管理與支付系統監督。央行調節經濟冷熱,穩定物價與匯率。在資訊透明的時代,央行的政策溝通與市場預期管理,已成為政策成效的關鍵。投資人也更應該理解央行的運作邏輯,有助於做出更明智的財務決策。
【精選文章】
關於呢喃貓商學院: https://murmurcats.com/about-mmc/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亦無招攬開戶要約,資訊僅供讀者參考,加密貨幣投資為高風險產品,投資人應自行閱讀相關風險及自身風險承受度決定是否投資。



